塔中Ⅰ号坡折带断裂系统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
【摘要】:利用相干数据体分析方法,结合可视化研究手段,对塔中Ⅰ号坡折带断裂系统的走向、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对比解释,并对断裂系统进行了分类及组合,厘定了断裂的发生期次。结果表明:塔中I号坡折带断裂系统根据规模大小及形成期次可划分三级。一级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为二级断裂,晚海西期形成的断裂为三级断裂。各级断裂对奥陶系的储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断裂活动的继承性,该区断裂系统对早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是不断叠加的。
|
|
|
|
1 |
刘昌森;本世纪上海地区地震概述及地震活动与断裂的关系[J];上海地质;1997年02期 |
2 |
王景明,王文秋,苏幼波;唐山市区断裂活动与地质灾害[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3 |
;普通地质讲座4 第四講 地質構造与地震[J];中国地质;1956年04期 |
4 |
曹扬国;杨华;龙德雄;;彭县4.5级地震宏观考察[J];四川地震;1982年01期 |
5 |
张祖海;汤阴地堑区稳定性对南水北调中线影响的初步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6年02期 |
6 |
王华林,王永光,刘希强,李人杰,佟瑞清;渤海及周围地区断裂构造与强震活动研究[J];地震研究;2000年01期 |
7 |
万波;岫岩-海城5.6级地震地震地质背景及其发震构造[J];东北地震研究;2000年02期 |
8 |
刘冬福;;一九七二年四月八日康定5.2级地震[J];四川地震;1984年02期 |
9 |
张嘉延;;唐山余震区又发生一次Ms5级地震[J];华北地震科学;1984年02期 |
10 |
徐馨,沈志达;全新世构造运动基本特征初探[J];贵州地质;1989年02期 |
11 |
李有才;;四川会东5.2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J];四川地震;1989年01期 |
12 |
宋印胜;鲁西南地震的灾变预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0年04期 |
13 |
向光中,张志坚;共和7.0级地震地质背景及地震机制的探讨[J];内陆地震;1993年04期 |
14 |
高常波,钟以章,万波,谷晓曦;吉林红石蓄能电站区域稳定性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1年01期 |
15 |
蒋士钧;华北平原找煤的新进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年06期 |
16 |
姚庆元,何昭星;惠安埔塘-青山断裂的活动特征[J];台湾海峡;1994年01期 |
17 |
高清武,李霓;夏垫断裂氢释放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地震学报;1998年04期 |
18 |
白玉柱;徐杰;周本刚;;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模拟计算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09年03期 |
19 |
况仁杰;地应变剪切分量的图上解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1年03期 |
20 |
俞维贤,柴天俊,侯学英;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J];地震地质;199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