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沉积法中立方相和六方相CdS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
【摘要】: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多晶Cd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透射光谱以及光电导测试等方法表征了CdS薄膜的晶体结构、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液中Cd2+离子浓度(0.002~0.008mol.L-1)和提高沉积温度(80~90℃)来加快沉积速率,CdS薄膜晶相由六方相(H)向立方相(C)转变,且禁带宽度随Cd2+离子浓度增大逐渐变大;当Cd2+离子浓度从0.002mol.L-1增加到0.005mol.L-1时,薄膜呈六方相,浓度为0.006mol.L-1时出现六方与立方两种晶相共存,而浓度为0.008mol.L-1时薄膜转变为立方相。CdS薄膜表面形貌、光学特性、电学特性也随Cd2+离子浓度的增大而有规律的变化。
|
|
|
|
1 |
李鹏,黄锐,黄海;聚乙烯六方相[J];高分子通报;2000年04期 |
2 |
徐叙瑢,娄志东,赵辉,徐春祥,许秀来;影响蓝色场致发光的几个因素[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3 |
黄为民,施剑林;ZrO_2:CdS薄膜的光物理性质[J];无机材料学报;2000年05期 |
4 |
智丽丽;李艳青;;CdS团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
5 |
曹立新,黄世华;ZnS/CdS/ZnS量子点量子阱的荧光衰减[J];发光学报;2002年01期 |
6 |
王玲玲;陈小琴;赵晓鹏;;CdS/ZnO复合颗粒的制备与电致发光性能[J];功能材料;2009年08期 |
7 |
刘鹏;栾伟玲;杨洪伟;;微混合模块合成CdS量子点方法研究[J];纳米科技;2010年02期 |
8 |
李富强;殷春浩;徐婧;行军;;CdS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9 |
薛玉明,孙云,周志强,孟广保,汲明亮,郑贵波,李长键;CdS薄膜中“白斑”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5年04期 |
10 |
聂波;张建成;沈悦;李思鑫;张金刚;;反相微乳液法制备CdS/ZnS纳米晶及其表征[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3期 |
11 |
邹华;吴荣;孙言飞;郑毓峰;王军;彭登峰;简基康;;真空热蒸发法制备CdS纳米带及其光学性质[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2 |
公维炜;郑著宏;郑金桔;赵海峰;任新光;;制备水溶性CdS量子点的一种物理方法:飞秒激光烧蚀法[J];发光学报;2008年06期 |
13 |
何炜瑜;孙云;李长健;;Cu(In,Ga)Se_2太阳电池窗口层光学常数的测量与计算[J];太阳能学报;2009年02期 |
14 |
张海霞;楚兴丽;王天兴;;CdS,ZnO_(1-x)S_x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科技导报;2011年20期 |
15 |
薛松生,范正修,干福熹;非晶态GeSb_2Te_4薄膜在热退火过程中的FCC亚稳晶相和六方稳定晶相[J];科学通报;1992年12期 |
16 |
冯少敏;王丽娟;朱金龙;刘清青;李凤英;靳常青;;A位平均离子尺寸对六方RMnO_3多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调控[J];高压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
17 |
王瑞敏;陈光德;竹有章;;六方相InGaN外延膜的显微Raman散射[J];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8 |
朱德亮;陈吉星;曹培江;贾芳;柳文军;马晓翠;吕有明;;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高Mg掺杂的六方相MgZnO薄膜[J];发光学报;2010年02期 |
19 |
李娜;陈宁;李福燊;李阳;赵海雷;;BaBO_3系列透氧材料最优成份规律的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9期 |
20 |
熊源荣;液晶的蓝相[J];自然杂志;199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