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论教育研究的生成性思维转向

吕星宇  
【摘要】:教育研究盲目追求理性思辨,由于脱离实践而无补于教育实践的发展,陷入迷茫境遇。受哲学启发,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需要从现成性思维方式向生成性思维方式转向,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向为迷茫中的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叙事研究是这种思维方式转向的必然生成物,叙事研究基于实践,面向实践,忠于实践,是对具体教育问题的研究,体现了对人、对人的情感的关注。叙事研究出现的异变是由于固守原来的现成性思维方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真;《日本的师资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2 托马斯.阿.龙勃格 ,卫纯;美国课程问题的讨论对研究教和学的意义(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4期
3 宁之;;国际广播电视教育研究与评价会议[J];现代远距离教育;1985年06期
4 龙赞;;课堂提问中的时间技巧[J];湖南教育;1988年07期
5 ;美国教育研究会概况[J];教育发展研究;1988年02期
6 伯纳德·科纽 ,傅敏;关于教师培训的一些评论和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10期
7 郭耀邦;教育研究浅谈[J];上海教育科研;1990年05期
8 栗玉香;;关于引进西方教育理论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1990年04期
9 姜文涛;无意识是解决有意识设想不可忽视的途径[J];沈阳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10 ;引进西方教育理论是一个文化重构过程[J];江西教育科研;199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蓓;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性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柳国辉;关于教育管理质量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高艳琳;英语阅读元认知及其训练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勤丰;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袁智慧;我国社会转型对教育研究主题变迁影响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迎波;内在动力与中国高校英语课堂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冰鸥;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徐孝邦;外语形成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明远;专家型决策的新范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湖南师范大学 王明杰;经济全球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N];中国人事报;2001年
3 顾明远;专家型教育决策的新范式[N];人民日报;2001年
4 记者 宗焕平;应试教育束缚儿童想像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庞丽娟;不仅仅揭示了教育的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王喜旺;谈教育研究中的四“通”[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杨孔炽;文化人类学对教育理论研究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8 袁振国(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兼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仅为兴趣?[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中国教育研究:从人的发展出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郜云雁;同在探索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