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藏南拆离系

陈智梁  刘宇平  
【摘要】:藏南拆离系陈智梁,刘宇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特提斯地质研究中心)一、引言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在岩石圈会聚区,除了地壳缩短和增厚之外,许多造山带还有伸展运动。安第斯和西藏是活动构造区,已证明伸展和缩短是同时的(Dalmayrac&Molnar,1981;B...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素仁昌,武素功;西藏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及其与喜马拉雅隆升的关系[J];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04期
2 W.R.狄金生,俞如龙;古、今岩浆弧内、外的沉积作用[J];四川地质学报;1980年00期
3 张贵有;喜马拉雅聚瘤姬蜂寄生落叶松毛虫的调查[J];昆虫知识;1980年02期
4 袁凤钿;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介形类化石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0年02期
5 Y·恩蒂亚莫阿—阿格耶克瓦 ,张志庆;西非加纳比里米安金矿床和锰矿床的相关性[J];黄金;1981年03期
6 蔡桂全,冯祚建;喜马拉雅麝在我国的发现及麝属的分类探讨[J];动物分类学报;1981年01期
7 彼得·默尔纳 ,保罗·坦波尼沃 ,凌沛君 ,林儒耕;亚洲大陆的新生代板块构造——亚洲近代地壳构造的特征是印度—欧亚两大板块碰撞的结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81年01期
8 Ansra K.Sinha;李上森;高振家;;印度喜马偕尔邦下喜马拉雅西部的里菲迭层石[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1年02期
9 C.B.Dissanayake ,张廷芬;斯里兰卡石墨的成因[J];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12期
10 李光岑;中法合作研究喜马拉雅山地质获重要成果——科学讨论会侧记[J];地球学报;1982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迺发;;西藏雪鸡和喜马拉雅雪鸡的隔离机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邓宗策;崔军文;冯晓枫;武长得;朱红;;青藏高原构造及变形机制的有限元分析[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沈显杰;朱元清;;青藏高原构造热演化的模型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徐青;;三江地区逆冲推覆断层的热效应[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李莉;高锐;;用人机交互系统初步解释亚东-格尔木重力剖面[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石耀霖;朱元清;;大陆板块碰撞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拟[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曾融生;孙为国;;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性及物质东流的讨论[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8 王爱武;滕吉文;魏计春;张中杰;;中国华南地区地热活动与岩石圈构造热演化的模型研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王连捷;彭华;崔军文;张利荣;武红岭;王薇;王红才;;青藏高原构造变形与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黄钊亚;;喜马拉雅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集技术[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俐;中国野青茅属的分类学修订[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2 徐强;造山带沉积学[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胡修棉;藏南白垩系沉积地质与上白垩统海相红层[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4 张振芳;孟加拉湾上新世以来沉积记录及古气候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邸领军;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沉积盖层相关问题的控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黄泽光;中西部压扭性盆地油气地质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7 于泳;地块变形与断层地震的耦合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8 程飞;佳木斯地块金的控矿条件与成矿模式[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志畅;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丰度关系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0 刘敬党;辽东地区下元古界镁硼酸盐矿床控矿模型及其勘查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彬彬;右江沉积盆地演化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2 汤静如;陕西双王含金水压角砾岩体构造成因模型及其对金矿的控制[D];中南大学;2002年
3 赵国泉;吉林油田岔路河断陷下第三系沉积岩石学及含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李天斌;亚干变质核杂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孙丽;西藏尼木曲水一带花岗岩类成因矿物学及找矿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罗震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变质岩石学和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7 刘高波;巴楚—麦盖提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赵霞;北秦岭西段鹦鸽嘴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9 于岚;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04年
10 戴捷;藏狐(Vulpes ferrilata)系统发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喜梅;中国政府在西藏执行很好的政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记者 刘刚、王新亚;三峡库区是罕见地质博物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青藏高原神秘面纱逐渐揭开[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4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喜马拉雅作证[N];人民日报;2001年
5 ;金矿及银矿的开发成就及重要作用[N];中国矿业报;2002年
6 晓娅;登山,勇敢者的奢侈运动[N];中国审计报;2003年
7 李洪卫;揭开花岗岩下硼矿的面纱[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记者 陈宗立;甘肃崆峒山荣获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称号[N];光明日报;2004年
9 张庆华;青藏高原地幔存在丰富地震活动[N];科学时报;2004年
10 陈一鸣;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纷争[N];人民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