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2004~2013)国际技术预见研究的热点及动向分析
【摘要】: 文章对Web of knowledge最近十年有关技术预见的研究文献,利用Clementine的text mining模块进行文本挖掘,通过频率分析、共现分析、环比分析、主题群分析等数据处理方式,对国际技术预见研究的热点及动向进行挖掘;并结合对高引用率文献的解读,对技术预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文章的结论是:①预见方法的研究是国际技术预见研究的一个持续热点,并且还在不断升温;②许多文献开始对传统预见方法的局限性进行反思,对新预见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开始增多;③技术预见研究急需在预见方法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以满足庞大的以企业为主体的预见需求;④可以独立运行的体制化的与平台化的预见方法将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1
;技术预见在国外 [J];科技潮;2004年09期
2
;北京启动“技术预见行动计划” [J];科技潮;2004年09期
3
高红阳,张少杰;基于外在技术预见的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研究思考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3期
4
魏江,刘锦;东部地区开展区域技术预见的思考与探索——以浙江省为例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2期
5
叶继涛,胡建绩;技术预见与可持续经济发展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4期
6
李万;IT领域知识产权纷争与我国技术预见的推行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7
薛军,杨耀武;论技术预见及其在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中的作用 [J];软科学;2005年01期
8
浦根祥,孙中峰,万劲波;技术预见的定义及其与技术预测的关系 [J];科技导报;2002年07期
9
孙中峰,崔志明,浦根祥,王秋莲;技术预见与社会交流机制的构建与分析——由“禽流感”和SARS等事件引发的思考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4期
10
孙中峰
,崔志明
,浦根祥
,王秋莲;社会技术预见的特点和内涵初探——从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相关事件谈起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7期
11
万劲波,周小玲;发展基于竞争情报系统的技术预见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6期
12
崔志明
,万劲波
,浦根祥
,施琴芬;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12期
13
万劲波,魏巧云;技术评价、技术预见与技术风险的管理 [J];科技导报;2002年12期
14
李健民,浦根祥;略论产业拉动因子在技术预见中的角色 [J];科技导报;2001年05期
15
袁志彬;提高技术专家预见能力的基本途径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4期
16
李健民,浦根祥;技术预期与政府控制 [J];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03期
17
孙中峰,崔志明,万劲波,浦根祥;试论技术预见战略性与阿基里斯悖论的产生及预防 [J];科技导报;2005年04期
18
郭卫东;忻展红;;技术预见提升通信自主创新能力 [J];中国新通信;2006年18期
19
崔志明
,万劲波
,孟晓华
,施琴芬;技术预见“市场德尔菲法”的特点及实施程序探讨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2期
20
李健民,万劲波;技术预见与上海市环境科技的发展 [J];科技导报;200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