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羊草割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摘要】: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天然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肥量处理,探讨植物群落生产力、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图筛选出适合该地区草地生长的施肥种类与施肥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2014年群落地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H3(尿素10.5 g·m~(-2)+过磷酸钙5.1 g·m~(-2))的生物量最高(505.8 g·m~(-2));2015年群落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施肥水平H2(尿素7.0 g·m~(-2)+过磷酸钙3.4 g·m~(-2))生物量最高(264 g·m~(-2))。2014年和2015年不同施肥处理下植物群落C、N和P含量差异不显著。2014年不同处理间植物群落C:N差异显著,H3施肥水平的C:N(29.28)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而2015年C:N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C:N变化趋势完全相反,2014年、2015年群落的C:P和N:P均随施肥水平增加而减少。2014年与2015年不同处理下土壤全C、全N和全P中,除2014年0~10 cm土层H2和H3的全N、H1的全P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2014年3层土壤的C:N、C:P和N:P受施肥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8.31~19.42、64.06~102.51、3.38~5.19。2015年3层土壤的C:N、C:P和N:P变化范围为11.33~12.51、25.59~53.49、2.17~4.41。对比2年比值的变化,2015年C:P和N:P较2014分别下降了47.8%~59.7%和15.0%~35.8%。研究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化学计量比角度来看,N可能是本地区限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P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未来的N、P混施管理中,需降低或不添加磷肥,适量添加N素,才能使群落呈现适中的化学计量比。
|
|
|
|
1 |
曾冬萍;蒋利玲;曾从盛;王维奇;王纯;;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
2 |
李志良;张懋森;石乐明;;化学计量学概况与进展[J];自然杂志;1988年09期 |
3 |
陆晓华,施文赵;化学计量学[J];自然杂志;1992年04期 |
4 |
蔡飞,陆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微生物判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2年04期 |
5 |
王绍强;于贵瑞;;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
6 |
房靖;;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0年21期 |
7 |
邱萍;倪永年;;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3种农药[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1年02期 |
8 |
王振兴;;国内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1年07期 |
9 |
R. M. Belchamber;阎立诚;;计算机在化学计量学和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1986年05期 |
10 |
曾德慧,陈广生;生态化学计量学:复杂生命系统奥秘的探索[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
11 |
程滨;赵永军;张文广;安树青;;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年06期 |
12 |
谭学才,张升辉,叶斌;化学计量学与多组分同时测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13 |
张霞;许永;陈永宽;;化学计量学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
14 |
邵梅香;覃林;谭玲;;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
15 |
周统武;蔡娟;;化学计量学的学科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
16 |
;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之八:分析化学[J];科技导报;1993年02期 |
17 |
杨洁;刘新兰;陈强;范书峤;马艳;杨丹;;化学计量学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年25期 |
18 |
肖敏,胡芳,梁本熹,康继军,S.Matsumoto,Y.Muramatsu,李志良;Diels-Alder合成反应的化学计量学研究[J];科学通报;1997年20期 |
19 |
高玲;任守信;;应用化学计量学技术研究同时定量分析重叠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4期 |
20 |
马民;陈银广;顾国维;;聚糖菌的化学计量学与动力学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