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及代谢的影响
【摘要】:自然界中很多种类的植物与固氮微生物共生,故其自身可进行氮同化,尤以豆科植物为甚。豆科植物由于与固氮微生物共生,所以豆科植物根际土壤的氮素较高于非固氮类植物种类。由于氮素是微生物代谢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所以,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根际微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自然而然两者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其代谢活性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拟选取两种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和豌豆Pisum sativum)及两种非豆科植物(樱花Prunus serrulata和艾蒿Artemisia argyi)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平板梯度稀释法测定其种群数量,并通过测定纤维素酶、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为切入点分析其代谢活性,进而分析豆科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代谢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豆科植物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显著低于非豆科植物的。木本非豆植物和木本豆科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差异,但是草本豆科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却显著高于草本非豆科植物的。另外,豆科植物根际土壤纤维素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大于非豆科植物的,而豆科植物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却显著低于非豆科植物的。另外,转化酶和脲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显著相关。
|
|
|
|
1 |
李国平;薛立;冼干标;梁永强;谢腾芳;王相蛾;;阔叶幼林取代杉木林后的土壤肥力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6期 |
2 |
洪春来;贾彦博;杜培生;王润屹;;外源锌毒害的土壤微生物及酶学效应[J];农业与技术;2008年05期 |
3 |
马健,王周琼,李述刚;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8年02期 |
4 |
姜存仓;廖宏;陈防;鲁剑巍;李小坤;邹娟;;作物不同基因型对土壤环境中某些因素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年03期 |
5 |
蒋秋怡,叶仲节,钱新标,姜培坤,徐金良;杉木根际土壤特性的研究(Ⅱ)杉木根际的生物化学特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
6 |
杨青华,韩锦峰;棉田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5年02期 |
7 |
潘超美,杨风,蓝佩玲,李幼菊;南亚热带赤红壤地区不同人工林下的土壤微生物特性[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8年02期 |
8 |
马承豪;沙田柚树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研究[J];广西园艺;1998年02期 |
9 |
张颖,刘鹏,徐根娣,俞黎平,王凡,王丽雅;铝胁迫对大豆根际土壤酶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0 |
徐晶,陈婉华,孙瑞莲,周义清;不同施肥处理对湖南红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3年05期 |
11 |
潘维旺,李景英,周启水,阮若江;土壤微生物与森林环境因子关系初探[J];南昌水专学报;1998年04期 |
12 |
吴楠,潘伯荣,张元明;土壤微生物在生物结皮形成中的作用及生态学意义[J];干旱区研究;2004年04期 |
13 |
王光华;金剑;徐美娜;刘晓冰;;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年05期 |
14 |
;磷菌肥的研究[J];农业新技术;1978年06期 |
15 |
胡正义,张继榛,刘四化,竺伟民;作物幼苗根际土壤MB-S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6 |
徐珍;郭正元;黄帆;杨仁斌;唐美珍;;霸螨灵、克螨特及其混剂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
17 |
吴立全;姜益娟;周连仁;刘颖;;生物改良苏打草甸碱土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18 |
刘卫群,姜占省,郭红祥,关利霞;芝麻饼肥用量对烤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3年06期 |
19 |
万忠梅,吴景贵;土壤酶活性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20 |
刘雪伟;贺学礼;;沙坡头地区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