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及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摘要】:紫色土区土壤及其养分流失对长江水环境产生严重威胁。然而,有关该地区自然降雨侵蚀下土壤及氮磷流失规律的研究却较为少见。以紫色土农田利用为主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监测自然降雨侵蚀下土壤及其氮磷的流失过程,以期服务于流域尺度土壤及养分流失的模拟与控制。结果表明,次降雨径流含沙量与流量的变化基本同步,峰值含沙量往往出现在峰值流量处或略有提前,此后,含沙量迅速降低。硝态氮流失浓度与流量的变化成反比,峰值流量处流失浓度一般达到最低,此后,随着流量的降低,其流失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升高过程。铵态氮与水溶性磷的流失表现为剧烈波动的变化特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其占到次降雨无机氮流失总量的88%~97%。
|
|
|
|
1 |
韩建刚,李占斌;紫色土壤氮素不同流失形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0期 |
2 |
万美亮,吴生桂,田廷亮,詹重慈;花生苗期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适应程度探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2年01期 |
3 |
何文寿,李生秀,李辉桃;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8年04期 |
4 |
宋海星,李生秀;根系的吸收作用及土壤水分对硝态氮、铵态氮分布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5 |
朴世领,金江山,李莲花,许文涛,李明花;不同氮源的配方施肥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2年04期 |
6 |
孙振杰,张乃明;污水灌溉作物受害事故分析[J];农业环境保护;1994年03期 |
7 |
Ta Trung Chang
,周兆德;籼稻和粳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反应的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
8 |
胡玉昆,李雁鸣,吕丽华;氮肥决策支持系统(CMDSSN)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9期 |
9 |
Ta Trung Chang;周兆德;;籼稻和粳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反应的比较[J];湖北农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
10 |
邓白罗;紫色土的特性、改良措施及经济林栽培技术[J];经济林研究;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