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农田土壤微量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摘要】:为了更好地掌握长江中游土壤肥力状况,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41 943个土壤样品的微量养分(铁Fe、锰Mn、铜Cu、锌Zn、硼B)含量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土壤有效态Fe、Mn、Cu、Zn、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0、27.2、3.05、1.71、0.41 mg kg-1。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Fe、Mn均以江汉平原区较低,Zn以湖南省较低,Cu、B空间分布较为不均;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微量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Fe、Mn、Cu含量为缺乏或严重缺乏的面积比例分别降至0.1%、2.2%和0.1%,而Zn和B分别为30.8%和17.7%。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微量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微量养分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亟须根据土壤微量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分区管理。
|
|
|
|
1 |
张久明;迟凤琴;宿庆瑞;匡恩俊;;哈尔滨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
2 |
李品芳;白海峰;郭世文;杨娇燕;;栗钙土碳酸钙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J];土壤学报;2014年02期 |
3 |
白军红,邓伟,朱颜明,栾兆擎,张玉霞;霍林河流域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
4 |
贺波;李首成;;金堂县乡村景观N、P养分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5 |
程云,张洪江,史玉虎,王玉杰,盛前丽,常丹东,北原曜,王治中;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土管空间分布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6 |
刘文全;李首成;韩敬;贺波;;川中丘区乡村景观磷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7 |
李志斌;陈佑启;姚艳敏;石淑芹;;黑龙江松嫩平原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
8 |
张洪芬,王琴;甘肃省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J];甘肃农业;2005年10期 |
9 |
袁峰;白晓宇;张颖慧;周涛发;张鑫;陈兴仁;陈永宁;陈富荣;贾十军;;典型矿集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多维分形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铜陵矿集区土壤中Cd为例[J];土壤通报;2009年01期 |
10 |
张毅;蔡艳;张世熔;杨喜珍;;震后土壤有效氮、磷、钾空间分布特征——以彭州市新黄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
11 |
张世熔,龚国淑,邓良基,廖顶宣,陈和平;黄壤耕层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02年02期 |
12 |
白玉双;马建;武金贤;徐桂华;刘娜;刘建东;;呼伦贝尔地区春末至初夏干旱气候特征及预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年S1期 |
13 |
谢正苗;李静;徐建明;吴卫红;;杭嘉湖平原土壤中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6期 |
14 |
陈杰,陈欣,方治国;南方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系统杂草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02年03期 |
15 |
祖艳群;高红武;范家友;唐发静;杨炜林;李元;;云南省呈贡县蔬菜地表层土壤Pb Cu和Zn的小尺度空间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
16 |
赵如金;李潜;吴春笃;储金宇;缪红云;;北固山湿地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
17 |
樊纲惟;项文化;雷丕峰;邹丽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03期 |
18 |
徐玲;陈益平;刘石泉;董萌;彭晓赟;;南洞庭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空间分布特征[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19 |
汤勇华;黄耀;;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20 |
张文博;张福平;苏玉波;景彩娥;;渭河干流沿岸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