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含水量对机械压实后黑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摘要】: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前期含水量下机械碾压处理后土壤干筛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粒级分布、破坏率(PAD0.25)、分形维数(D)、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等特征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干湿处理条件下模拟机械作业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土耕作区0~30 cm范围内团聚体组成上干筛团聚体以2 mm粒级的团聚体比例最高,而水稳性团聚体则随着粒级的减小,比例逐渐增加。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能够对机械压实黑土的团聚体组成分布、分形等特征产生影响,低含水量时,机械碾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团聚,但同等负荷下多次积累压实会削弱土壤的水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而在高含水量时,机械碾压相对更易对黑土团聚体产生负效应,加剧破坏、抑制团聚,降低其水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同时发现,MWSSA与其他常用团聚体特征值PA0.25、MWD、D、PAD0.25的线性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MWSSA同样可以作为分析和研究土壤团聚体特征的有效指标。研究结果可为科学指导大机械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
|
|
|
1 |
王恩姮;赵雨森;陈祥伟;周一杨;柴亚凡;王庆彬;陈敏;;机械压实对黑土区耕作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9年04期 |
2 |
安婷婷;汪景宽;李双异;于树;朱平;;施用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
3 |
王鸿斌;王洪英;徐金荣;赵兰坡;;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结构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4 |
李凯;窦森;韩晓增;陈辉;周桂玉;;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0年03期 |
5 |
徐德昌,宫国军;黑土类地区甜菜土壤营养诊断的研究[J];中国甜菜糖业;1998年05期 |
6 |
刘鸿翔,王德禄,王守宇,孟凯,韩晓增,张璐,沈善敏;黑土长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变化Ⅰ.作物产量[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
7 |
韩晓增,王守宇,刘晓洁;黑土钾素分布状态与大豆钾肥效应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年01期 |
8 |
隋跃宇,孟凯,张兴义,赵军;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的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年04期 |
9 |
黄满湘,章申,晏维金;农田暴雨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磷的富集机理[J];土壤学报;2003年02期 |
10 |
孟凯,张兴义,隋跃宇;东北北部农田黑土障碍因子分析[J];土壤;2003年02期 |
11 |
骆东奇,侯春霞,魏朝富,谢德体,朱波;旱地紫色土团聚体特征的指标比较[J];山地学报;2003年03期 |
12 |
王艳玲,王杰,赵兰坡,蔡洪光;黑土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3期 |
13 |
张海燕;肖延华;张旭东;李军;席联敏;;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J];土壤通报;2006年03期 |
14 |
刘丽娟;冯玉才;杨靖民;刘岩;董然;;穿龙薯蓣吸肥规律研究[J];土壤通报;2006年03期 |
15 |
何镜泉;廖列文;史爱华;;沉淀法制备纳米稀土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6 |
乔云发;韩晓增;苗淑杰;李海波;王树起;;黑土农田有机碳平衡与消长动态[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1期 |
17 |
高洪军;窦森;朱平;曾范斌;彭畅;曲晓晶;;长期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组分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18 |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王树起;;黑土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1期 |
19 |
刘颖;周连仁;苗淑杰;刘丽;吴立全;;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3期 |
20 |
张迪;韩晓增;侯雪莹;;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