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诱发泥石流演化及土壤颗粒运移特性研究
【摘要】:基于离散单元法DEM,推导颗粒连接-损伤断裂-运动演化本构模型,建立岩体崩塌边坡模型,进行降雨诱发岩体崩塌滑动及泥石流演化动态过程模拟,在二维边坡模型中实时跟踪6个监测点相关力学及运动参数,分析从稳定至滑动,再到泥石流运动演化过程中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细观颗粒间从黏结到损伤断裂再到运动过程中,非线性运动特征差异化明显。基于格陵兰岛岩体崩塌地质条件,建立三维DEM模型,研究了不同基岩坡度下的泥石流演化及土壤颗粒的非线性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基岩坡度从1.0到2.0阶段,测点位移及速度与坡度基本成线性关系,而坡度2.0以上非线性特性显著。
|
|
|
|
1 |
刘希林;国外泥石流机理模型综述[J];灾害学;2002年04期 |
2 |
余斌;;无水滑的水下泥石流运动速度的实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
3 |
马鹏里;蒲金涌;辛吉武;;甘肃省长江流域大(暴)雨引发泥石流危险程度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5期 |
4 |
邸雪颖;陶玉柱;;火后泥石流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
5 |
胡平华;超声波仪在泥石流泥位测试中的应用[J];山地研究;1987年04期 |
6 |
Hiroshi Ikeya;朱桂芳;王生;;日本的泥石流及其防范措施[J];世界地质;1992年02期 |
7 |
朱鹏程;泥石流颗粒级配倒置浅释[J];山地研究;1992年03期 |
8 |
范椿;一维定常泥石流的数学模型[J];力学与实践;1994年01期 |
9 |
王光谦,倪晋仁;波状泥石流运动特性分析[J];泥沙研究;1994年04期 |
10 |
高明辛,涂强;丹东地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及成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1996年03期 |
11 |
范椿;泥石流及其运动方程[J];力学与实践;1997年03期 |
12 |
;泥石流[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1997年04期 |
13 |
杨仁文,叶明富,陈精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运动要素观测数据整编[J];山地研究;1998年04期 |
14 |
;泥石流[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1998年03期 |
15 |
王协康,方铎;泥石流模型试验相似律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年03期 |
16 |
诹访浩,山越隆雄,佐藤一幸,党福江,李晓华,李铁军;根据地基振动推测泥石流规模[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4期 |
17 |
吴保生;过路涵洞设计中的泥石流模拟计算[J];泥沙研究;2001年04期 |
18 |
小田晃,阿部彦七,水山高久,远藤利仁,李晓华,李铁军;泥石流水工模型试验[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1年01期 |
19 |
李维国,赵永光;日本应用实测洪水径流资料模拟泥石流运动过程[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
20 |
左三胜,聂德新;邓池沟泥石流某些特征值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