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开垦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
【摘要】:正 荒地黑土通常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性状,用湿筛法可测定得其表层土壤中0.25毫米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达70%以上。黑土经开垦耕种后,团聚体的水稳性常常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及黑土的其他物理性质和耕作特性。 影响黑土团聚体水稳性的因素颇多,本文着重探讨土壤养分状况与这一性状变化的关系。 一、黑土开垦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黑土经开垦耕种后,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常常明显减少,同时,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组成也迅速变为小粒径的团聚体占绝对优势。这一变化在开垦后的最初若干年内即可明显发生,尤其是团聚体粒径组成的变化更是如此(表1)。
|
|
|
|
1 |
沈善敏;黑土开垦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J];土壤通报;1981年02期 |
2 |
贺湘逸
,卢升銮
,张祯有
,张淑文;间作套种改良红壤的初步研究[J];土壤肥料;1981年04期 |
3 |
袁可能,陈通权;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Ⅱ.土壤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J];土壤学报;1981年04期 |
4 |
李均强,周月华,徐永福;应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在不同熟化表层原状土中研究土壤水盐的运动[J];土壤;1981年06期 |
5 |
高子勤,安桂茹;东北几种耕作土壤的微形态特征[J];土壤学报;1982年01期 |
6 |
姚贤良,于德芬;红壤的物理性质及其生产意义[J];土壤学报;1982年03期 |
7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81年科研工作进展[J];土壤;1982年03期 |
8 |
汪德水,高绪科;绿肥作物对土壤有机质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1983年03期 |
9 |
王涌清,孙昭荣,刘秀奇;潮土及盐化潮土中的微团聚体及有机质在各组微团聚体中的分布[J];土壤肥料;1983年04期 |
10 |
傅积平,张敬森,熊毅;太湖地区水稻土复合胶体的特性[J];土壤学报;198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