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硫酸铵与DMPP配施对石灰性褐土氮素转化及N_2O、CO_2排放的影响

王亚男  闫双堆  刘越  曹梦瑶  张乃于  卜玉山  
【摘要】:为合理利用工业副产硫酸铵,探究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配施硫酸铵对石灰性褐土中氮素转化及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剂量DMPP与硫酸铵配施后,石灰性褐土中铵态氮(NH_4~+-N)含量、硝态氮(NO_3~--N)含量、土壤pH、N_2O和CO_2排放通量和累计排放量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施硫酸铵的ASN处理在培养的前15天硝化作用强烈,第15天时,土壤NH_4~+-N含量降低了477.28 mg/kg, NO_3~--N含量增高了177.03 mg/kg。添加DMPP可以明显抑制硫酸铵NH_4~+-N向NO_3~--N转化。培养30天后,0.75%~1.75%剂量的DMPP处理的土壤NO_3~--N含量低于ASN处理174.02~177.00 mg/kg,硝化抑制率为94.92%~95.30%,且在0.75%~1.75%浓度范围内未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差异效应。各剂量DMPP在试验期间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较好,其作用时长为30天以上。培养30天时,与空白CKII处理相比,单施硫酸铵T1处理的N_2O和CO_2的累计排放量分别显著增加了975.3%,126.66%(P0.05),而添加了DMPP的T2处理相较于单施硫酸铵T1处理,N_2O和CO_2累计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76.8%,6.22%(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CO_2排放通量与N_2O排放通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N_2O、CO_2排放通量呈负相关关系。硫酸铵与0.75%DMPP配合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壤酸化,同时短期内可以显著降低N_2O和CO_2累计排放量(P0.0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陈召月;段巍巍;;旱地农田N_2O、CO_2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24期
2 熊浩;张保成;李建柱;张旭;石建华;;灌水量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_2O与CO_2排放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20年09期
3 沈仕洲;王风;陈思;薛长亮;张克强;;沼液灌溉麦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特征[J];灌溉排水学报;2016年02期
4 刘娇;袁瑞娜;赵英;张阿凤;;玉米秸秆及其黑炭添加对黄绵土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8期
5 董海波;郑循华;黄耀;姚志生;梅宝玲;朱建国;;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1期
6 黄晶;刘宏斌;王伯仁;;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CO_2、N_2O排放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4期
7 董玉红;欧阳竹;李运生;李鹏;张磊;;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年04期
8 殷欣;田亚男;谢琪;林杉;;尿素及秸秆添加对华中地区茶园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36期
9 王宏燕;宋冰冰;聂颖;孙岩;;有机种植对盐碱土壤N_2O、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6年09期
10 徐仲均;王迎红;徐星凯;Pascal Boeckx;Oswald Van Cleemput;朱建国;王跃思;;高浓度CO_2处理后土壤N_2O排放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11 杨柳青;季加敏;巨晓棠;;硝化/脲酶抑制剂对石灰性潮土N_2O减排效果及氮素转化的比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12 黄丽;张心昱;孙晓敏;温学发;李诗;谢娟;;不同形态氮添加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团聚体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5年02期
13 郭堃梅,黄学芳,王改兰,韩和平,池宝亮;酸性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J];土壤;1999年06期
14 王永生;张爱平;刘汝亮;杨世琦;李存军;;优化施氮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15 程红艳;谢英荷;王菲;;铅在石灰性褐土中的淋溶转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红露;孙辉;张宁;姜发艳;;冻融交替对土壤CO_2及N_2O释放效应的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汪吉东;张永春;张爱君;宁运旺;许仙菊;张辉;马洪波;;长期施肥对砂壤质石灰性潮土土壤酸缓冲体系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羽;王紫昕;王朝元;施正香;;影响静态箱法测量畜禽场温室气体N_2O排放速率准确性的关键因素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4 李涛;李芹;王树明;李春;赵东兴;张勇;高梅;;云南河口天然橡胶林土壤CO_2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A];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聂文婷;胡荣桂;;外加可溶性碳对旱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丁洪;;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与N_2O排放的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小国;朱波;;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对森林土壤地下过程的影响[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刘秀珍;王曰鑫;李晓娜;;膨润土对山西石灰性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曹宇;杨文佳;孟永禄;王丽娟;杨大星;李灿;;CO_2气调对烟草甲的毒力及其能源物质的影响[A];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1 梁涛;李荣平;刘景利;史奎桥;张兵兵;;玉米农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动态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12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3 尹俊慧;曹文超;陈清;;秸秆还田对不同粒级菜田土壤团聚体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A];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4 李华;傅庆林;林义成;李凝玉;郭彬;丁能飞;刘琛;;不同含量DMPP对稻田土壤无机氮淋失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5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6 温鲁;罗玉明;华春;谷中文;;新型CO_2气肥研究报告[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7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李晓慧;王守宇;;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8 董文旭;胡春胜;陈素英;毕晓庆;;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特性和CO_2排放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19 林丽莎;李向义;王跃思;韩士杰;;白桦林土壤CO_2释放通量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0 米娜;于贵瑞;王盘兴;温学发;孙晓敏;张雷明;宋霞;王树森;;基于EALCO模型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季节变异的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柳青;石灰性潮土N_2O产生过程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和表达[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2 汤勇华;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小涵;CO_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4 罗天相;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婧;设施蔬菜地土壤N_2O排放与硝态氮淋溶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孙向阳;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中CO_2、N_2O和CH_4气体的排放通量及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9年
7 刘树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对稻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法科宇;毛乌素沙地土壤CO_2通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邹建文;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时秀焕;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11 张曼;氮肥用量与硝化抑制剂对菜地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12 宋秋来;松嫩平原旱作农田土壤CO_2排放规律及土壤碳平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13 王从;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4 杨黎;辽西地区春玉米农田N_2O排放特征与固碳减排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5 白红英;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其定量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6 崔培媛;施肥、硝化抑制剂和温度对农田土壤N_2O释放的影响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7 韩巍;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CO_2产生速率及通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8 戴万宏;农田土壤空气CO_2动态和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19 陈书涛;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0 秦钟;华北平原农田水热、CO_2通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帅;雷竹林集约经营措施对土壤CO_2、N_2O排放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2 商东耀;不同CO_2浓度升高水平对稻麦农田呼吸速率和N_2O通量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3 焦宏哲;不同凋落叶添加条件下影响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微生物学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
4 李虎;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CO_2和N_2O释放及区域模拟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张腾宇;长白山森林土壤N_2O、CO_2产生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沈仕洲;沼液灌溉条件下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7 史培;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及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宋冰冰;有机种植对盐碱土壤N_2O、CO_2排放和增温潜势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荆光军;成都平原旱作土壤N_2O和CO_2排放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刘平丽;稻田土壤剖面CH_4、N_2O、CO_2分布特征及周转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1 王奇博;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坡耕地土壤CO_2与N_2O排放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12 莫琼;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3 王蓥燕;石灰性紫色水稻土中nirS和nosZ基因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特征及其垂直分布[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14 曲潇琳;宁夏土壤发生发育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15 张强;城市污泥不同土壤效应差异及对石灰性褐土和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16 王玲;生物质炭对石灰性褐土理化性质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17 李雪松;施用氮肥对石灰性土壤碳释放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18 王莹;水热变化后温带森林土壤CO_2和N_2O排放和氮素净矿化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9 刘欢;曝气滴灌条件下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及影响因子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20 刘芳婷;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与棉花生长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