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水文生态特性研究
【摘要】:选择山杨栎类次生林(以下简称次生林)、刺槐林、侧柏林、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结合室内浸泡方法,对比分析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的水文特征指标,研究典型林分枯落物层水文生态特性。结果表明:(1)枯落物厚度为3.93~4.95 cm,刺槐林最大,油松林最小;蓄积量为次生林最大(19.28 t/hm~2),侧柏林(18.03 t/hm~2)和刺槐林(17.57 t/hm~2)次之,油松林最小(14.73 t/hm~2),未分解层蓄积量小于半分解层。(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率)为30.92~61.31 t/hm~2(197%~320%),次生林最大,依次为刺槐林、侧柏林,最小为油松林。(3)枯落物有效拦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次生林(31.29 t/hm~2)刺槐(22.20 t/hm~2)侧柏(18.19 t/hm~2)油松(13.94 t/hm~2),有效拦蓄率为107%~173%。(4)在浸水2 h内,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变化以次生林与刺槐林最为迅速,半分解层较未分解层变化迅速;持水过程中,两者与时间分别呈对数函数(R~20.89)和幂函数关系(R~20.99)。在4种林地中,次生林林下枯落物水文生态潜力最优,油松纯林最差,表现为次生林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是除次生林外的3种人工林中最优林种。建议研究区内合理优化恢复树种配置,以提高水文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