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砒砂岩区原状和扰动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马文梅  马云飞  张兴昌  
【摘要】:基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状土的采集和室内模拟土柱试验,采用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分析了砒砂岩区黄土、砒砂岩、风沙土的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水分入渗过程。结果表明:原状情况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趋势为风沙土黄土砒砂岩;扰动情况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趋势为风沙土砒砂岩黄土;两种土壤中湿润锋的变化趋势与累积入渗量变化趋势一致。利用Philip模型、Kostiakov经验公式和Green-Ampt模型对原状土和扰动土累积入渗量和入渗历时的关系拟合方程均可较好地描述原状土扰动土的入渗过程,其中Kostiakov经验公式拟合值更接近于实测值,拟合精度更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百顺;李占斌;李鹏;刘海波;李斌斌;;扰动土与非硬化道路侵蚀产沙规律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秦百顺;李占斌;刘海波;;扰动土与原状土侵蚀产沙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5期
3 吴漩;郑子成;李廷轩;张锡洲;王永东;;设施栽培下原状土与扰动土水分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6期
4 续海龙;魏忠义;;抚顺西露天矿复垦矸石山不同植被类型水分入渗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9期
5 梁冰;姜利国;;非饱和-饱和土壤中水分入渗的数值仿真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6 白丹,李占斌;应用遗传算法拟合浑水入渗经验公式[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娟娟,刘恩民,郑丽萍;土壤经验入渗指数的移动窗口统计特性[J];地下水;2004年03期
8 吴军虎,费良军,李怀恩;灌施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硝态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5期
9 张雅楠;黄兴法;毛丽丽;刘汗;;土壤入渗性能自动测量系统原理与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建丰;王文焰;贾中华;;具有砂质夹层的土壤连续函数入渗模型[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4期
11 卢修元;魏新平;邱玥;倪福全;;砂土中粘土夹层对入渗过程影响的试验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6期
12 张华;吴争光;;封闭气泡对一维积水入渗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13 吴忠东;王全九;;入渗水矿化度对土壤入渗特征和离子迁移特性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07期
14 李义;程本军;;基于土壤入渗模型的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年03期
15 徐在庸;;土壤入渗性分级的建议[J];水利学报;1959年06期
16 樊贵盛,党志良;间歇入渗减渗机理浅析[J];水土保持通报;1993年06期
17 孙西欢,王文焰;沟道间歇积水入渗过程浅析[J];水土保持研究;1996年03期
18 白丹,李占斌,洪小康,蔡明;浑水入渗规律试验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1期
19 宋自影;王飞;;水分入渗对土壤内部综合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2年07期
20 吴军虎,费良军,李怀恩,赵茜;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现状[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翔;崔鹏;张平仓;;小江流域的土壤入渗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李治军;薛彦东;;土壤入渗试验研究进展[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3 任运刚;;两种入渗研究方法对比分析[A];重庆市水利学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新;;农气报表土壤水分记录审核软件[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史晓楠;王全九;叶海燕;苏莹;;微咸水水质对土壤入渗特征影响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6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的建设和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师丽魁;;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除多;次仁多吉;边巴次仁;王彩云;;西藏中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姚付启;蔡焕杰;张振华;;烟台苹果园表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转换关系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10 石庆兰;王一鸣;冯磊;;土壤水分测量中相位差检测算法的实验与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龙山;黄土坡地地表糙度特征及其对入渗、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方书敏;陇中黄土高原典型人工林土壤水文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李广文;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土壤特性及入渗模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婧;土壤入渗与优先流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5 冯锦萍;区域尺度上土壤入渗模型特征参数传输函数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6 李红星;基于点入渗参数计算土渠床渗漏损失的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建丰;黄土区层状土入渗特性及其指流的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建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的水势描述及理论模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9 王安琪;大尺度被动微波辐射计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丙霞;黄土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基于HYDRUS模型的一维及三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莫斌;紫色土区不同入渗测定方法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安倩;吕梁方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对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吉爱丽;掺土铝渣入渗规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吕志备;不同坡度、容重和覆盖对坡面水土流失及入渗的影响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爱平;改良材料对土壤入渗和水分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郭华;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分阶段非线性预报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岳海晶;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线性预报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谭艳红;沼液穴灌二维交汇入渗特征试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徐家屯;泾惠渠灌区土壤入渗参数及灌水技术参数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胜林;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陈瑜;我市建成两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宁波日报;2010年
3 王一;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 宛霞 通讯员 赵志强;中国气象局将加强土壤水分观测[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记者 王建忠;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王宝军 通讯员 赵志强;全国建成7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张芳 仲维健;江苏启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记者 刘剑英;我省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大名投用[N];河北日报;2009年
9 邢开成 胡佳军;河北邯郸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投入使用[N];粮油市场报;2009年
10 记者 田宜龙;6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成[N];河南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