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摘要】:通过连续5年定位试验,以紫云英、秸秆和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还田的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后不同物理分组下土壤组成特点和有机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0.25mm与0.25~0.053mm粒级,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少。有机物料还田可提高0.25~0.053mm和0.053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紫云英、秸秆、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可通过提高土壤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增加土壤碳库。有机物料施用增加土壤轻组组分颗粒含量,减少重组组分颗粒含量,有助于土壤轻组组分的形成。稻田土壤轻组颗粒有机碳含量与0.25mm和0.053mm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与2~0.25mm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稻田土壤施用紫云英、秸秆和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可有效提高土壤微团聚体和轻组成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和轻组有机碳含量,改变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组成特征。
|
|
|
|
1 |
代静玉,周江敏,秦淑平;几种有机物料分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
2 |
赵晶晶;郭颖;陈欣;史奕;韩晓日;;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及其矿化进程的影响[J];土壤;2006年06期 |
3 |
陈欣;赵晶晶;鲁彩艳;赵牧秋;史奕;;有机物料中磷素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4 |
练成燕;张桃林;王兴祥;;有机物料对红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
5 |
商晓芳;;有机物料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4期 |
6 |
石元亮,王晶,姜淑华;有机物料改良苏打盐渍土机制的研究——对土壤化学组成及盐碱特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1989年04期 |
7 |
朱红霞,姚贤良;有机物料在稻作制中的物理作用[J];土壤学报;1993年02期 |
8 |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磷素营养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5期 |
9 |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张晓伟;刘涛;;砂滤管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规律[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10 |
李影;吴景贵;陈猛;;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黑土重金属各形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2期 |
11 |
陆晓辉;王济;;有机物料对土壤外源铜络合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J];土壤通报;2013年03期 |
12 |
赵兰坡,姜岩;施用有机物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Ⅰ.有机物料对土壤酶活性的效应[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
13 |
姜岩,赵兰坡;施用有机物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Ⅱ.有机物料的不同分解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14 |
邵孝侯,胡霭堂,秦怀英;添加石灰、有机物料对酸性土壤镉活性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15 |
刘振兴,方红,邱孝煊,林炎金,林增泉;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红壤性水稻土肥力的影响[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年02期 |
16 |
王旭东,李祖荫,张一平;不同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后的磷素转化及其供磷能力的差异[J];土壤通报;1998年03期 |
17 |
迟凤琴;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规律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
18 |
刘金城;杨晶秋;张晓明;;半干旱地区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腐解[J];山西农业科学;1984年03期 |
19 |
武冠云;有机物料在提供作物氮素营养及对土壤氮素更新的作用[J];土壤通报;1985年03期 |
20 |
窦森;有机物料对黑钙土的培肥作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