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肥力土壤各级微团聚体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肥力土壤团聚体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以我国东部3种地带性土壤(黑土、棕壤和红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其全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各营养元素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呈地带性分布。由北向南,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镁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全铁、全铝的变化趋势则相反;施用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无论哪个粒级的微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呈北高南低的趋势;钾素的变化呈北高南低分布。除了硅素外,其余营养元素在2μm粒级内富集。对于不同肥力的土壤而言,各营养元素在高肥力土壤中含量较高;在不同肥力的各级团聚体中,也是主要分布在2μm粒级范围内。
|
|
|
|
1 |
林景亮,林增泉,彭嘉桂,刘享官,唐福钦;“吨半粮”田的土壤条件和肥力指标的研究[J];土壤通报;1980年03期 |
2 |
刘元昌;“双三制”下水稻土性质的变化及其防治[J];土壤通报;1980年03期 |
3 |
张学询,庄季屏,鞠见山,周绍权,张志明,王秀灵,贾维国;辽宁叶柏寿地区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与土壤侵蚀[J];土壤通报;1980年05期 |
4 |
刘勋,赖庆旺;不同绿肥对红壤性稻田土壤结构的影响[J];江西农业科技;1980年02期 |
5 |
徐盛荣,黄瑞采,熊德祥;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脱沼泽型水稻土性状的演变及其改善途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
6 |
钟羡云;黄土微结构与肥力的关系[J];土壤肥料;1980年06期 |
7 |
姚贤良,于德芬;太湖地区水稻土的土壤物理条件及其调节[J];土壤;1980年04期 |
8 |
林景亮;磷肥对浅脚烂泥田的改良作用[J];土壤通报;1981年06期 |
9 |
俞劲炎,童永忠,厉仁安;浙北汀板土壤类型及其物理指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1年02期 |
10 |
徐菁,章云,姜玲若;淮河以南双三熟制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J];土壤肥料;198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