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内涵与评价技术

郑雅丽  孙军昌  邱小松  赖欣  刘建东  郭泽萍  魏欢  闵忠顺  
【摘要】: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已成为其长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油气藏型储气库完整性及其评价技术以地面设施和注采井为主,地质完整性评价对象与概念不明确且缺乏系统的评价技术。为此,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储气地质体为评价对象的地质体完整性概念,建立了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并以新疆呼图壁储气库为实例开展了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是指在储气库运行过程中,储气地质体各组成部分能够满足运行要求、安全经济地完成季节与应急调峰任务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完整程度,其内涵是在储气库运行生命周期内,地质体的储层以及盖层、断层和圈闭可以为用户持续稳定提供气量,并保证储气库安全运行,其核心是在储气库运行生命周期内保持天然气存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程度;②地质体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由圈闭有效性、盖层完整性、断层稳定性、储层稳定性4项评价技术构成;③评价结果显示,呼图壁储气库具有提高上限压力扩大调峰气量的潜力。结论认为,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的建立,健全了储气库完整性评价技术系列,对油气藏型储气库长期安全有效运行、提高运行上限压力、增强调峰能力等具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尹双江;陈军;梁光川;蒲海东;易俊;杨浩珑;;水平井在枯竭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谢丽华;张宏;李鹤林;;枯竭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事故分析及风险识别[J];天然气工业;2009年11期
3 刘应忠,吕文起,张宏艳,孔秀旭;气测录井在辽河油区特种油气藏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3年04期
4 庞雄奇;姜振学;黄捍东;陈冬霞;姜福杰;;叠复连续油气藏成因机制、发育模式及分布预测[J];石油学报;2014年05期
5 ;关于召开“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一号)[J];特种油气藏;2012年01期
6 ;第八届《特种油气藏》编委会成功召开[J];特种油气藏;2011年05期
7 ;《特种油气藏》2011年总目录[J];特种油气藏;2011年06期
8 ;特种油气藏第七届编委会举行[J];特种油气藏;2009年05期
9 ;《特种油气藏》2009年总目次[J];特种油气藏;2009年06期
10 ;关于召开“第三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的通知[J];特种油气藏;2008年01期
11 ;关于召开“第三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一号)[J];特种油气藏;2008年02期
12 ;第三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将在2008年8月举行[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3期
13 ;关于召开“第三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二号)[J];特种油气藏;2008年03期
14 ;关于召开“第三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二号)[J];特种油气藏;2008年04期
15 林景晔;林铁锋;施立志;;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的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3期
16 ;《特种油气藏》2007年总目次[J];特种油气藏;2007年06期
17 ;《特种油气藏》第五届编委会组成[J];特种油气藏;2006年01期
18 ;特种油气藏 2006年总目次[J];特种油气藏;2006年06期
19 ;特种油气藏 2005年总目次[J];特种油气藏;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作枢;郭新顺;;油气藏上方磁、自电异常成因探讨[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刘庆生;程同锦;陈召佑;;综合物化探方法寻找油气藏中的几个问题[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孙龙德;江同文;;油气藏动力机制分析及油气聚积基本单元[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周亚龙;杨志斌;孙忠军;张富贵;张舜尧;王慧艳;;利用土壤游离烃技术判别油气藏性质及保存条件[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5 康永尚;;油气藏规模分布模型和地质模型的关系初探[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袁业培;金文丽;;依据重力负效应探测油气藏的可能性[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郭全仕;;非亮点型油气藏的油气指示方法及应用[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姜洪训;冯兵;;利用自然电位法直接探测油气藏[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9 冯敬英;张国喜;张占文;仲自勉;;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油气藏[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明诚;马成华;胡国艺;单秀琴;;油气藏的年龄[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鹏飞;油气藏潮汐重力勘探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韩清华;东营凹陷辛东地区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藏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3 黄传炎;歧口凹陷第三系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油气藏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邓春萍;轻烃微渗漏环境细菌种群组成及油气藏潜在指示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张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典型油气藏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于本福;含水层地下储气库注采模拟及安全可靠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7 张中伟;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8 张传达;水平型盐岩老腔储库再造利用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9 曾顺鹏;高含水后期油藏改建储气库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班凡生;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启阳;塔里木油区类比油气藏序列建立[D];浙江大学;2013年
2 富爽;基于谱分解理论的油气藏识别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刘磊;湘桂地区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破坏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王喜冬;港中地区浅层油气藏综合评价及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陈斌;歧口凹陷隐蔽性油气藏研究与预测[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赵冲;济阳坳陷垦西地区油气藏成藏特征及勘探目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杜安琪;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井筒完整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8 张继锋;井—地电阻率法确定油气藏边界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赵栋;英雄岭构造带中西部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D];西北大学;2017年
10 徐晨光;烃源岩油气藏评价模拟系统设计与软件初步[D];西北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所高级工程师 余琪祥;油气开发应兼顾氦气资源的利用[N];中国能源报;2017年
2 记者 陈东升;开放资源共享 提升品质效益[N];中国石油报;2017年
3 吴纯忠;搭好舞台聚英才 习武场上练精兵[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史佳亮;火眼金睛让油气藏无处可藏[N];中国石油报;2015年
5 马京林;深耕油气藏 巧种“丰产粮”[N];中国石化报;2014年
6 孟闲龙杨勇;理论进步:揭开准噶尔油气藏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孙清华 于金峰;深层油气藏 老区开发当主角[N];中国石化报;2018年
8 范明 李凤林;以“围棋攻略”深耕油气藏[N];中国石化报;2012年
9 张岩;揭开准噶尔油气藏的面纱[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董旭霞 特约记者 王明伟;在低品质油气藏中寻机遇[N];中国石油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