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通盆地构造分异对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震旦系—三叠系为例
【摘要】:克拉通盆地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赋存的主体,但过去在古老克拉通盆地构造分异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影响方面缺少系统的研究,导致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有利区带评价优选难度大。为此,基于多年来对四川盆地震旦系—三叠系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遵循构造控制沉积及油气分布的思路,分析了克拉通盆地的构造分异型式及其对油气成藏要素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克拉通内裂陷控制了优质烃源岩及生烃中心,与侧翼台缘带优质储集体构成良好的源—储组合,近源成藏条件优越;②克拉通内发育的差异剥蚀型、同沉积型、褶皱型3类古隆起及深大断裂,有利于碳酸盐岩规模储层的形成与分布;③多期、多类型构造分异的叠合区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具有有利油气成藏条件的德阳—安岳裂陷东翼台缘带震旦系灯影组、川中古隆起斜坡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川中—川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等是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值得重视。
|
|
|
|
1 |
张立平,王东坡;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J];世界地质;1994年03期 |
2 |
匡立春,王东坡;克拉通盆地的综合研究──成因与方法[J];世界地质;1995年04期 |
3 |
刘波,钱祥麟,王英华;克拉通盆地类型及成因机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4期 |
4 |
George de V.Klein Albert T.Hsui
,项才;克拉通盆地的成因[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01期 |
5 |
孟祥化;葛铭;;《沉积建造学》讲座 第五讲 稳定陆壳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一)[J];岩相古地理;1990年04期 |
6 |
张同伟,王先彬,程学惠,申歧祥;克拉通盆地内油气微渗漏与浅层烃异常[J];科学通报;1995年01期 |
7 |
何登发;克拉通盆地的油气地质理论与实践[J];勘探家;1996年01期 |
8 |
孟祥化;;《沉积建造学》讲座 第六讲 稳定陆壳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二)[J];岩相古地理;1990年05期 |
9 |
George D.Klein;李红;;北美克拉通盆地的形成作用及其演化[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
10 |
C. Bois;P. Bouche;R. Pelet;李培廉;许薇玲;;全球地质史与油气储量的分布(续)[J];海洋地质译丛;1983年05期 |
11 |
胡见义;徐树宝;周兴熙;李启明;;东北亚古老克拉通油气勘探新领域及资源潜力[J];地质论评;1996年S1期 |
12 |
田海芹;中国古生代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克拉通统一体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13 |
姚宗惠,张明山,曾令邦,王润生,何天翼;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断裂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2期 |
14 |
王红军,张光亚;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6期 |
15 |
李江海;牛向龙;程素华;钱祥麟;;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以华北为例[J];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
16 |
汪泽成;姜华;刘伟;谷志东;王铜山;江青春;;克拉通盆地构造枢纽带类型及其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中的作用[J];石油学报;2012年S2期 |
17 |
张景廉,王新民,赵应成,曹正林,卫平生,郭彦如,马龙;深大断裂与大气田的关系——中国西部克拉通盆地与中亚卡拉库姆盆地天然气地质比较研究之二[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8年05期 |
18 |
张抗,王俊玲;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J];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
19 |
贾承造;魏国齐;李本亮;;中国中西部小型克拉通盆地群的叠合复合性质及其含油气系统[J];高校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
20 |
张抗;王俊玲;;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J];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