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同位素~(15)N研究尿素不同施用方法的效果和氮素利用率
【摘要】:
<正> 尿素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化为铵态氮,如果施用方法不当将造成大量挥发损失,尤其是在石灰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据我们测定,尿素施于土壤分解产生氨气,在春天以施后第6—7天为高峰,夏天2—3天即为高峰。如何根据尿素的特点,采
|
|
|
|
1 |
朱洪国;;不同施肥方法对缓释尿素的肥效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6年03期 |
2 |
孙秀廷,陈荣业,蒋佩弦,潘遵谱,陈全武,惠茂新;长效尿素的供氮过程及其在稻—麦轮作下的生物学效应[J];土壤学报;1986年01期 |
3 |
李贵宝;张桂兰;;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冬小麦对氮素的利用[J];核农学通报;1991年05期 |
4 |
赵仪华,林志刚,薛跃英;磷石膏对降低碳铵中氨挥发损失及提高肥效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3年05期 |
5 |
黄庆,孙映波,马曼庄,张壮塔,柯玉诗;氮肥用量和氮源形态对饲料玉米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1年06期 |
6 |
宋春雨,刘晓冰;三种特用玉米的氮素积累与利用率特点[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年02期 |
7 |
田秀英;王正银;;尿素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6期 |
8 |
薛晓萍;郭文琦;周治国;;氮素对棉花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0期 |
9 |
傅丽;苏壮;石元亮;王玲莉;李梦娟;赛丹;;脲酶抑制剂(NBPT)与不同硝化抑制剂组合对土壤尿素氮转化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0 |
顾二熊,杨锦义,吴仁顿;半干旱棉田碳酸氢铵一次双层底施法的效果[J];中国棉花;1983年05期 |
11 |
D.K.Benbi
,张文英;半湿润地区最适水分下旱地小麦的氮素利用率[J];麦类作物学报;1991年05期 |
12 |
焕如;;中国科学院向全国推广十项农业新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1997年10期 |
13 |
张守仕;彭福田;姜远茂;李丁丁;主春福;彭静;;肥料袋控缓释对桃氮素利用率及生长和结果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年02期 |
14 |
李丁丁;彭福田;刘丽娟;姜远茂;;根际蔗糖处理对平邑甜茶氮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8年03期 |
15 |
樊剑波;张亚丽;王东升;段英华;叶利庭;沈其荣;;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机理研究进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6 |
吴静;魏佑营;张民;刘志国;;控释肥在大葱育苗上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17 |
李跃森;王义祥;应朝阳;翁伯琦;;施氮对圆叶决明生物固氮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4期 |
18 |
张杰;孙钦平;魏宗强;李吉进;邹国元;刘春生;刘本生;;沼渣和沼液对油菜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年11期 |
19 |
韩义胜;符策强;唐清杰;徐靖;;不同施氮量对热作区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
20 |
马鄂超;;尿素基施对提高新疆棉田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