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土壤类型对氮素球肥深施效果的影响

杨奕味  
【摘要】: <正> 一、绪言水田使用化学氮素肥料,因挥发、土层渗漏、排水、脱氮作用等而引起肥分损失,降低肥效。氨的挥发是氨水和碳酸氢铵肥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土壤表面撒施铵态氮素化肥所引起的脱氮作用是这类肥料施入土壤后降低肥效的主要原因;而脫氮作用是由微生物反硝化作用所引起的。据资料表明,土壤有机质、温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奕味;稻田合理施用氮肥的试验简报[J];土壤肥料;1986年03期
2 高强;李德忠;汪娟娟;白百一;黄立华;;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J];玉米科学;2007年04期
3 熊金莲;安徽省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分布研究——Ⅲ.有效锰的含量与分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4 丁贤劼;;試论紹兴县平原稻区的作物布局与土壤条件的关系[J];浙江农业科学;1964年08期
5 戴朱恒;;土壤基础知识 第九讲 上海郊区的土壤类型[J];上海农业科技;1977年13期
6 ;巧施碳铵肥效高[J];农民文摘;2011年04期
7 ;球肥深施[J];农业科技通讯;1974年09期
8 唐树珺;;应用土壤分析和叶片分析测定橡胶树需要的肥料[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65年02期
9 ;积极推广碳铵深施[J];上海农业科技;1974年06期
10 贾丽萍;蚌埠市主要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分布状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03期
11 付炜;土壤类型遥感识别推理决策器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12 苏建平,许彦卿,张颖,李麒麟;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西段土壤和土地适宜性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4年03期
13 郑喜糰,汪庆华,鲁安怀,朱朝晖,于芳,郑佳,王佩瑛;浙江土壤矿物组成特征[J];地质通报;2005年08期
14 陈玉桥;;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3期
15 何长敏;;土壤质地与施肥对欧美杨107杨生长的影响[J];河南林业科技;2006年03期
16 姜勇;梁文举;张玉革;;温室蔬菜栽培对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6年06期
17 黎起秦;罗宽;林纬;卢燕回;叶云峰;;内生菌B47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6年04期
18 万素梅;胡守林;翟云龙;;膜下滴灌棉花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19 许超;夏北成;;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根际修复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7年01期
20 严德翼;周建斌;邱桃玉;杨绒;马勤安;;黄土区不同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柴达木盆地东部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黃富昌;李中光;;有机污染物于改质土壤中传输宿命之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沙晋明;陈鹏程;陈松林;;土壤有机质光谱响应特性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梁重山;党志;刘丛强;黄伟林;;有机质对菲的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牛香;魏江生;周梅;刘斌;;兴安落叶松林下土壤有机质的研究[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6 和振云;魏新梅;段九存;张旺强;;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鑫斌;施卫明;王校常;;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有机质、pH和速效磷钾的分布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蕴宁;刘卫国;宁有丰;张庆乐;王政;;氧化条件对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的影响因素讨论[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9 程先富;;环境因子对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申秋秀;冉景丞;容丽;兰洪波;鲁成巍;郭莹露;;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中有机质的空间动态变化[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书法;贵州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吴春勇;富锌水稻锌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及其差异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李志斌;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和Scorpan模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林英华;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影响及安全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6 申屠佳丽;蔬菜系统镉污染的土壤化学与生物学响应及蔬菜安全诊断[D];浙江大学;2008年
7 党亚爱;黄土高原南北主要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库分布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军政;黑龙江省大豆核盘菌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防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周娟;山东省典型农产品基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化学元素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林德喜;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长期施肥土壤磷素形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银;基于决策树方法的县级土壤数字制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进;渭北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文佐;基于GIS的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效含水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牛凌燕;成都地区土壤汞对酸雨敏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畅;长白山北坡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及其影响因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王奥;Cd对紫色土和冲积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7 潘世娟;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累积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月鲜;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类型草原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差异[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曼迪纳(DIAKITE MORY MANDIANA);作物和土壤类型的施肥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文静;黄淮海地区不同作物体系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四丹;我市三县成为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县[N];桂林日报;2007年
2 特约通讯员 薛建登;稷山县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启动[N];运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桂英;黑土地急需科学“进补”[N];黑龙江日报;2009年
4 章源;提高肥效的四种施肥技术[N];宜春日报;2008年
5 孙延生;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N];鸡西日报;2008年
6 邹建丰;我省秸秆还田独辟蹊径[N];新华日报;2007年
7 宁安中;以草代肥技术待开发[N];山东科技报;2007年
8 杨建明;农民如何应对高价肥时代[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9 于东亮 程根力;早购肥 施好肥[N];丹东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袁万茂 通讯员 夏海鳌;十二县市实施“喂”地行动[N];湖南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