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结构面的剪切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张清照  沈明荣  丁文其  
【摘要】:岩体结构面的蠕变特性研究对解决岩石力学实际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结构面的蠕变力学性态往往控制着岩体的时效变形和长期强度,研究结构面的剪切蠕变特性是岩石流变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规则齿形结构面在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的剪切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角度结构面的剪切蠕变特征,并根据蠕变试验结果,对结构面的剪切蠕变特性进行了描述,对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过程中的蠕变速率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结构面在蠕变试验过程中,严格意义下的稳态蠕变是不存在的,常说的稳态蠕变实际上是蠕变速度随时间缓慢减小的近似稳态蠕变过程。最后,提出改进Burgers模型来描述蠕变的剪切蠕变特性,并讨论了改进的Burgers模型对于描述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的适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卡毛措;陈冉升;吴玮江;刘高;;反倾巨厚层状岩体地震滑坡特征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2 刘明;黄润秋;;确定岩质坡面上结构面迹线侧伏特征的算图[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3 张长飞;;某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11年02期
4 李仁锋;姚玉增;孙艳荣;康志勇;娄新刚;;鞍山市对炉街边坡稳定性分析[J];现代矿业;2011年08期
5 李继明;张永杰;;块状岩体稳定性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孙树珩;;滑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铁道建筑;2011年09期
7 徐栋栋;;地震作用下不定位块体动安全系数计算与评价方法的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8期
8 赵军勇;李柏荣;;拟开挖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9 张永杰;曹文贵;赵明华;翟友成;;基于地质强度指标与区间理论的岩体抗剪强度确定方法[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10 望世雄;苏都都;;爆破开挖卸荷应力波对岩体的变形破坏作用机理研究概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8期
11 殷德胜;汪卫明;陈胜宏;;随机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块体单元法[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12 唐德清;;高速公路路基滑坡分析及综合处治技术[J];湖南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13 陈佺;刘建;;数值流形元中水压力与开挖作用的模拟方法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4期
14 李明志;;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5 刘建军;李跃明;车爱兰;;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岩质边坡稳定动安全系数计算[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16 张永兴;王韵斌;宋西成;;极端冰雪条件下的顺层岩质边坡滑移稳定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7 潘琳;;基于复变量求导法反演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初探[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1年04期
18 张向华;;浅谈高边坡的稳定性[J];广东科技;2011年16期
19 魏红平;;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公路边坡滑塌问题分析与对策[J];四川水力发电;2011年S1期
20 胡海浪;刘军;黄秋枫;;岩体开挖卸荷过程力学特性研究[J];水力发电;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佑伦;王元汉;胡建华;;基于断裂力学的岩体强度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庆华;;序次的辨别与实践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3)[C];1982年
4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广忠;周瑞光;;岩体力学性质的结构效应[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6 俞缙;钱七虎;赵晓豹;李晓昭;;岩体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吴传清;陆达远;常晓林;赖国伟;;岩体结构面宏观抗剪强度的随机场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胡秀宏;伍法权;孙强;;基于双参负指数分布的改进的岩体本构关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刘康敏;王兰生;;顺层高边坡蠕变的数值模拟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10 阎树魁;;控制岩体活动的地质因素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盛建龙;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田小甫;太原晋阳大佛边坡岩体风化分级及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周莲君;层状岩体破坏特征的试验和数值分析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吴志勇;岩体结构信息化处理及工程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6 刘晓丽;水岩耦合过程及其多尺度行为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童志怡;岩质边坡滑动面力学参数的取值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唐红梅;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年
10 穆塔西姆;湖北省恩施地区滑坡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辽阳石门硅石矿岩质滑坡结构面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颖利;规则锯齿状结构面受力变形过程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李元霞;板理化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及结构面力学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李志堂;岩质边坡岩体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樊艳云;云南省富宁尾洞铜镍矿区采矿工程地质条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黄磊;汶川地震区崔家油房岩质斜坡的地震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7 孔祥辉;结构面表面形态与力学性质相关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8年
8 高丽娜;裂隙迹长非确定性统计模型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志鹏;节理裂隙网络模拟及其在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杜晓丽;地震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玲玲;挖方岩石边坡分类[N];中国花卉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