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肩胛骨稳定性对手术治疗漂浮肩损伤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漂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y,FSI)患者术中重建与不重建肩胛骨稳定性的手术安全性、早期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重建肩胛骨稳定性对于漂浮肩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5例漂浮肩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肩胛骨非重建组(A组)和肩胛骨重建组(B组),其中A组40例,平均年龄(50.40±12.18)岁,B组35例,平均年龄(49.14±11.6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分析手术安全性,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随访9~3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远期肩关节功能,分析重建肩胛骨稳定性对远期肩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B组患者无论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还是术中X线暴露时间均大于A组(均P0.05),但A组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肩锁关节脱位1例、内固定失效1例,B组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1例,为切口感染。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t=-0.730,P=0.467),均无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的病例。B组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92.91±5.20)]优于A组[Neer评分(89.03±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B组优势主要体现在肩关节功能及运动范围的恢复上,而两组在肩关节疼痛及解剖结构恢复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手术治疗FSI的过程中,虽然重建肩胛骨稳定性需要花费更长的手术时间、导致更多的手术出血和放射线暴露,但更有利于远期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
|
1 |
孙国斌;;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临床疗效[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2 |
郑兴国;张嘉锴;祝惠敏;;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A];2014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
3 |
郭上;林森;金东旭;张长青;;手术治疗多发伤中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大会暨2014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
4 |
孔晖;黄其方;吴圣润;;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体会[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5 |
张同仁;梁伟国;陈瑞光;王文;叶伟雄;莫子丹;范颂鸣;陈鸿辉;;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
6 |
孔晖;黄其方;吴圣润;;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体会[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
7 |
章云童;张春才;付青格;王攀峰;刘欣伟;汤洋;张欣;;镍钛合金记忆弓齿钉在粉碎性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
8 |
涂迎春;吴恙;;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9 |
邢进峰;陈欢欢;丁伟航;沈金明;童良春;施铁军;;复杂肩胛骨骨折治疗[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
10 |
张鸿振;戴寿旺;吴玉林;张长松;;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