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鲜萍;;猪繁殖性状主基因和QTL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06年03期 |
2 |
王鲜萍;;猪繁殖性状主基因和QTL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
3 |
王爱华,赵志辉,李宁;猪繁殖性状QTL基因定位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02年04期 |
4 |
张淑君,熊远著,邓昌彦,郑嵘,蒋思文,肖森木,夏瑜,徐建祥,刘晓华,王春芳,阮征,宫时玉;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作为产仔数候选基因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5 |
薛慧良
,周忠孝;绵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年03期 |
6 |
张冬杰;刘娣;杨国伟;;野家杂交猪F_1代群体8个繁殖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04期 |
7 |
王超;李学伟;;影响猪瘦肉率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年12期 |
8 |
罗仍卓么;王立贤;孙世铎;;北京黑猪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J];遗传;2007年12期 |
9 |
杨敏;殷宗俊;;猪数量性状位点的定位和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养猪;2007年06期 |
10 |
周胜花;宋献艺;;猪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7期 |
11 |
肖正中;邬苏晓;;影响猪产仔数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09年01期 |
12 |
朱志明;;影响家禽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福建畜牧兽医;2007年S1期 |
13 |
杜红丽;陈静;张玉山;崔建勋;张细权;;二花脸与杜洛克猪繁殖相关基因表达差异[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4 |
梁春年;阎萍;郭宪;丁学智;包鹏甲;裴杰;褚敏;;牛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8期 |
15 |
马墉;孙顺清;刘玉堂;李继蓉;;杜洛克猪产仔数与初生平均个体重间关系[J];天津农业科学;1990年02期 |
16 |
王高峰;贾青;;与猪产仔数有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年01期 |
17 |
赵振华;贾青;墨锋涛;锡建中;;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基因效应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7年19期 |
18 |
黄雪根;叶兰;刘楷;华金第;包文斌;吴圣龙;;苏太猪ES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
19 |
吴义景,吴娟,周芬;标记辅助选择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
20 |
李祥龙;;产仔胎次及分娩季节对母猪几种繁殖性状影响的调查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