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黑格尔的否定概念与马克思的否定概念——从精神现象学到实践哲学

何萍  
【摘要】:否定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接合点。这个接合点的形成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方面是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接受了18世纪启蒙哲学的思想;另一个方面是黑格尔把18世纪的启蒙思想封闭在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之中,造成了他的哲学的内容与体系的深刻矛盾。马克思正是在破解黑格尔哲学的内容与体系的深刻矛盾中走出了思辨哲学的牢笼,创造了实践哲学的传统。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立足于英国和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平台上,审视德国哲学和德国的政治经济学的缺陷以及这些缺陷与德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现实的关系,发现了革命和危机这两个概念的哲学世界观意义,看到了这两个概念的哲学世界观意义对于批判现存社会,揭露现代性,提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案的重要性。进而,马克思阐发了革命和危机的哲学世界观意义,并以此探究人的异化到异化扬弃的实际道路,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内在否定性力量,创造了他的否定辩证法及其范畴体系。这个否定辩证法是属于现代哲学的,又有着不同于其他现代哲学的文化品格,是我们今天思考21世纪资本主义危机的哲学世界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陶富源;;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变的开端——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12期
2 李幼怀;论哲学世界观的总体性特点[J];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曾德盛;略论哲学世界观与阶级世界观[J];学术论坛;1986年02期
4 张传开;干成俊;;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科学——兼论马克思对近代哲学世界观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5 陆杰荣;论哲学世界观的品格与命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什么?[J];文化学刊;2011年01期
7 李连科;刘奔;;价值观是哲学世界观的有机部分[J];学术月刊;1987年05期
8 萨奇科夫 ,李国海;从物理学观点看独立(下)[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4年11期
9 林剑;;关于哲学的疑、辩、思三题[J];江海学刊;2018年05期
10 Й·穆日克;稔秋;;关于世界观实质的定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1年05期
11 王东;;列宁主义的哲学创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05期
12 肖冬松,周玲玲,杨开安;论哲学应用中的世界观向方法论转化[J];理论建设;1996年04期
13 侯惠勤;;恩格斯:马克思哲学守正创新第一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10期
14 陈学明;在“消解”传统的哲学本体论之后——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贡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5 曾获;论哲学世界观与哲学价值论的统一[J];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06期
16 陈家琪;;“哲学世界观”中的世界——在上海季风书园的讲演[J];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11期
17 田海平;哲学发展的人文学动因辨析[J];哲学动态;1993年12期
18 钟旺霖;关于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马成慧;;20世纪20年实践哲学研究综述[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3 瞿光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导向作用的思考[A];哲学的视野——纪念建国40周年哲学论文集[C];1989年
4 杨一之;;略论黑格尔与资产阶级革命[A];外国哲学(第1辑)[C];1981年
5 张世英;;黑格尔论“主观精神”[A];外国哲学(第5辑)[C];1984年
6 何新;;论概念思维与逻辑结构的客观基础——对黑格尔逻辑理论的几点新探讨[A];外国哲学(第5辑)[C];1984年
7 ;《黑格尔辞典》试写条目选登[A];外国哲学(第5辑)[C];1984年
8 ;《黑格尔全集》编译委员会成立[A];外国哲学(第2辑)[C];1982年
9 侯鸿勋;;黑格尔对法国革命的态度[A];外国哲学(第2辑)[C];1982年
10 钱广华;;论黑格尔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法[A];外国哲学(第2辑)[C];1982年
11 ;解放前评介黑格尔论文目录索引(1903—1949)[A];外国哲学(第2辑)[C];1982年
12 杨寿堪;;黑格尔自然哲学中的几个问题[A];外国哲学(第8辑)[C];1986年
13 章自承;;评黑格尔关于客观性的论述[A];外国哲学(第4辑)[C];1983年
14 贺麟;;黑格尔论自然现象的辩证发展[A];外国哲学(第3辑)[C];1983年
15 雷永生;陈晓希;;论黑格尔的实践概念[A];外国哲学(第3辑)[C];1983年
16 钱甦;;黑格尔论真善美[A];外国哲学(第3辑)[C];1983年
17 姜丕之;;黑格尔论概念辩证法的思辨性质[A];外国哲学(第3辑)[C];1983年
18 樊昌扬;;黑格尔的异化思想[A];外国哲学(第3辑)[C];1983年
19 王树人;;黑格尔的概念辩证观[A];外国哲学(第6辑)[C];1985年
20 储昭华;;黑格尔主体性思想初探[A];外国哲学(第12辑)[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陈凡;承认与自由:论霍耐特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再实现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郭友兵;黑格尔自由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3 魏月;理性自由:论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解释原则[D];吉林大学;2017年
4 田伟松;黑格尔青年时期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张宗艳;黑格尔思辨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孙旭武;现实与逻辑——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莹;黑格尔的个体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9 姜佑福;论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观念”的基本差别[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庄振华;黑格尔的历史观[D];复旦大学;2010年
11 章忠民;黑格尔的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2年
12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13 吴海燕;黑格尔哲学中的“承认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4 程宇驰;黑格尔自由观[D];吉林大学;2012年
15 郭东辉;通往自由的阶梯[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16 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永金;形而上学的地位及其命运[D];燕山大学;2019年
2 谢家庆;19世纪俄国实践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3 曹晨;伽达默尔实践哲学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黄敏;从实践哲学到后实践哲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汪晓媛;论马克思哲学出发点的转变[D];苏州大学;2003年
6 张伟栋;实践哲学中的真理与谎言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鹿林;论生活世界的辩证发展[D];郑州大学;2004年
8 文成国;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实践哲学[D];江南大学;2011年
9 梁红梅;中西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异同及其当代启示[D];延边大学;2012年
10 刘帅;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探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1 关昊;马克思对黑格尔“客观性”思想的实践变革[D];辽宁大学;2020年
12 谢亚涵;论黑格尔的悲剧观[D];广西大学;2020年
13 梁潆心;浪漫主义视域中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14 马晨;黑格尔论良知和伪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15 朱嘉;《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6 马松红;黑格尔教化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7 程鹏;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探讨[D];辽宁大学;2013年
18 谢丐;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观之比较[D];吉首大学;2013年
19 陈士聪;黑格尔关于“生命”概念的创新[D];吉林大学;2013年
20 陈波;黑格尔的无限性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黑龙江大学学生处 丁宏;实践哲学的三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潘玥斐;推动实践哲学走向研究前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3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能为;知识、行动的实践哲学向度不应缺失[N];社会科学报;2020年
4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张丽娜;反思西方实践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5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郭石磊;作为“复魅”之路的实践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6 黄其洪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实践哲学研究的三对必要区分[N];光明日报;2015年
7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关斯玥;研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8 黄颂杰;走向实践哲学[N];文汇报;2004年
9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的实践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10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郭婕;“四个全面”战略彰显实践哲学旨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11 李楠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12 南开大学哲学院 王时中;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13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谈实践哲学[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4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东辉;作为交互性概念的“承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5 郝苑;黑格尔的面具[N];经济观察报;2020年
16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黄世军;黑格尔眼中的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7 中国蒙古学学会会长、研究员 吴团英;同黑格尔的一次跨时空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18 本刊特约撰稿 米诺瓦;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N];海南日报;2020年
19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姜佑福;黑格尔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20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 李育书;黑格尔论启蒙的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