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楚魁;试析正确处理亲属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
2 |
潘自勉;论价值规范的社会基础[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
3 |
周云;生育率的下降与亲属关系[J];中国人口科学;1996年01期 |
4 |
卢国阳;亲属相窃问题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
5 |
吴慧颖;从拟亲属称呼嬗变管窥社会心理潜移默化[J];零陵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6 |
王满传;亲属关系与我国农民企业的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2年04期 |
7 |
;亲属能否作证人[J];成人教育;2000年Z2期 |
8 |
莫富;;血缘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在原始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
9 |
坚赞才旦;真曲河谷亲属称谓制探微[J];西藏研究;2001年04期 |
10 |
沈琦;;略论近代早期英国商人亲属关系网络的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
11 |
蔡华;;不可抗拒的反例——纳人亲属制度的意义,兼回应C.列维-斯特劳斯[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
12 |
蔡华;;人类学怎样理解“父亲”——再论“无父无夫的社会”[J];世界民族;2011年01期 |
13 |
;有关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关系的确定及待遇[J];工友;2002年08期 |
14 |
张华贵;中外亲属关系法律效力比较研究——兼论我国亲属关系法律效力的完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2期 |
15 |
牛森;苏浩;孙小刚;;内蒙古农民增收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前沿;2005年12期 |
16 |
曹保顺;;古代文化常识之(五)三族·九族·五服[J];读与写(高中版);2007年09期 |
17 |
肖二平;张积家;;亲属结构理论及对摩梭人亲属关系研究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
18 |
G·尼古拉;宁骚;王勤;;黑非洲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J];世界民族;1982年03期 |
19 |
练铭志;;湘西土家族古老亲属制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04期 |
20 |
丛亚平;谈谈苏联人的称谓用语[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