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碳减排行业成本转嫁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何萍  温作民  
【摘要】:文章通过碳减排成本转嫁局部均衡理论模型分析碳减排企业成本转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碳减排企业成本转嫁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2—2018年243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碳减排行业的成本转嫁程度与供需价格弹性、要素替代能力以及成本转嫁偏好有关;我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八大试点行业中成本转嫁程度具有差异性;成本转嫁程度最高的行业是石化和电力行业,其次是航空、有色、钢铁和化工行业,最后是建材和造纸行业。这表明要想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有效性,就需要降低碳减排行业的成本转嫁能力和减弱成本转嫁偏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丁丁;;开展国内自愿减排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能源;2011年02期
2 胡牡丹;;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发展现状及其建议[J];环境科学导刊;2013年05期
3 陈秋红;张园园;;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演进——基于452份政策文本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01期
4 李志青;;实现碳减排与碳中和投资的供需平衡[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年12期
5 白林;;养猪生产系统碳减排核心技术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23期
6 ;乐高承诺2032年将减排37%[J];中外玩具制造;2021年01期
7 刘晓华;;三种减排模式的环境效益对比分析[J];节能与环保;2021年02期
8 钟少芬;;浅论我国污染减排的现状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年03期
9 ;航运减排百舸争流[J];中国船检;2021年06期
10 张维月;刘晨光;李琳;焦金霞;;两阶段供应链碳排放目标减排量分配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1年09期
11 梁标;;二氧化碳地质减排方法及其化工问题的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年21期
12 骆海燕;屈小娥;胡琰欣;;环保税制下政府规制对企业减排的影响——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
13 王成;张福生;;国家自主贡献机制下的减排力度调控机制设计[J];中国环境管理;2020年01期
14 周卫可;王建成;张翔;;VOCs减排“一厂一策”方针及必要性[J];化工管理;2020年01期
15 栾志强;王喜芹;李京芬;;2019年VOCs减排控制行业发展评述及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20年02期
16 孟欢;胡剑锋;;辽宁省个人碳减排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0年04期
17 万大阳;吕凤;邵松;;高炉冲渣乏汽冷凝污染物减排实例研究[J];天津冶金;2020年02期
18 付均;张娜姆;谷建龙;;个人自愿碳减排助推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J];农村实用技术;202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国才;;“十二五”减排工作的综合手段与具体设计[A];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周璇;;“十二五”九江市污染减排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考[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5年
3 张真;;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盛若虹;;以“三个体系”建设为依托实施超量减排补偿机制促进减排深入开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王文普;;省级水平污染减排与生产率的经验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国志;尚瑞年;;太钢减排二氧化碳措施研究[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王磊;;关于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减排目标的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关婧;陈操操;刘春兰;包丽颖;;预警技术在我国污染减排中的应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9 ;环保部召开会议听取今年上半年减排情况汇报[A];《电站信息》2013年第10期[C];2013年
10 郝明家;;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策略与措施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1 ;五大因素致使我国2006年减排目标没能实现[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2 傅宁;陆晨;何燕飞;陈青;黄学战;;总量减排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3 邵前勇;;强化污染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14 宋德永;;试论做好污染减排对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性[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5 李真;;创新体制机制 扎实推进污染减排[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6 辛济民;王昌玉;;企业在减排中的责任和行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7 陈静;邵丰收;黄伟为;吕丹;许鹏飞;申剑;;环境统计发展与总量减排间的差异性思考[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8 吴光辉;;贵港市“十二·五”后两年污染减排分析与对策措施[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5年
19 黄馨;李少睿;;国际碳减排博弈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0 李娜;葛察忠;尹彦;;以标准为切入点 提高环境服务质量和管理减排效能[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文磊;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程云鹤;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光;绿色供应链的碳减排契约优化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20年
4 盛丽颖;中国碳减排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陈理浩;中国碳减排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李黎明;基于多代理网络的动态减排博弈研究[D];天津大学;2020年
7 叶辉华;国家利益博弈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构建[D];暨南大学;2015年
8 何威俊;成本分析视角下的区域间碳减排机制与管理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
9 成贝贝;区域碳总量行业分配及减排政策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崔盼盼;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减排成效评价及减排潜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
11 林洁;公平实现巴黎温升控制目标的各国减排贡献分担研究[D];清华大学;2018年
12 孙猛;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3 谢鑫鹏;考虑碳规制及交易的供应链企业生产及减排决策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14 陈丽然;碳减排规制的行业经济成本评估与预测[D];天津大学;2013年
15 马家军;考虑结构变动的碳排放影响机理与减排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16 王婷婷;政府补贴下供应链合作减排的动态策略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
17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8 闻雯;双边碳约束下的竞争性企业减排与定价策略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19 高杨;考虑成本效率的市场型碳减排政策工具与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0 李庄;基于结构、工程、监管减排与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婵娟;中国碳减排财税政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刘呈呈;我国自愿碳减排创新模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静;我国碳减排立法的思考[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4 丁露露;基于多级均衡的企业碳减排决策研究[D];江苏大学;2020年
5 朱毅杰;建筑废弃物减排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常佳宁;我国碳减排审计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7 程红红;不确定性污染减排预警评估模型及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兰雪婷;我国碳减排交易制度初探[D];浙江大学;2012年
9 陈艳艳;基于博弈论框架的国际碳减排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陈海华;我国污染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11 孙玥;我国西部省市碳减排能力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12 王喆;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碳减排博弈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13 周林;产业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财税金融政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14 蒋丽琴;碳减排引发的国际博弈研究及中国的对策[D];东华大学;2011年
15 谢荣辉;污染减排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6 李悦宁;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污染减排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7 谢田田;财政分权对碳减排作用机理的博弈分析和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年
18 杨济菱;污染减排的环境规制及效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19 薛东昌;碳市场运行机制与减排原理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0 景冬冬;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评论员 孙波;减排降碳中的深圳担当[N];深圳商报;2021年
2 记者 吴启华;工信部从源头加大减排减碳力度[N];中国矿业报;2021年
3 记者 徐丽;调整“四大结构” 推进减排降碳[N];天津日报;2021年
4 本报记者 刘燕春子;全球碳减排重要性日益凸显[N];金融时报;2021年
5 记者 李荣;“十三五”我省超额完成国家减排目标任务[N];各界导报;2021年
6 本报记者 张辉 郑昭 严顺龙 林清智;减排增汇,绿色担当[N];福建日报;2021年
7 第一财经记者 第二期“循环中国”媒体公益培训学员 缪琦;“减排数字账本” 助力全民参与碳减排[N];第一财经日报;2021年
8 本报记者 许睿;我国已提前完成2020年碳减排目标[N];中国产经新闻;2019年
9 记者 孟凡虎;我市减排硬招为优化发展积蓄内力[N];日照日报;2014年
10 记者 王美莹;日照拢起“五指”抓减排[N];日照日报;2010年
11 记者 柴云祥;加强精细管理 推进源头减排[N];临汾日报;2020年
12 记者 徐展新;一年减排二氧化硫约245吨[N];宁波日报;2020年
13 本报记者 李紫宸 高歌;绕不开的碳减排[N];经济观察报;2021年
14 刘青;青岛加快污染减排工作进程[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5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李惠英;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促进碳减排[N];昌吉日报(汉);2022年
16 本报记者 程国媛;减排降污 走绿色之路[N];山西日报;2022年
17 整理 本报记者 杨文;推进农业减排增效 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N];山西日报;2022年
18 本报记者 冯丽妃;减排,中国与世界同行[N];中国科学报;2013年
19 记者 潘希;我国加强减排制度保障[N];中国科学报;2013年
20 本报记者 秦志刚;钢铁行业如何赢得绿色减排挑战[N];国际商报;202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