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复合材料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及其对水样中六六六残留的测定
【摘要】:该文制备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将其包覆于铜丝上作为萃取纤维,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技术,建立了环境水样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残留的直接测定方法。优化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pH值及离子强度等固相微萃取条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纤维对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与δ-六六六的加标回收率为76%~120%,单一纤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7.5%,不同纤维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1%~9.1%。4种不同结构的六六六在0.5~2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检出限为0.04~0.15μg/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水样中六六六的检测。
|
|
|
|
1 |
刘雯;微波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1期 |
2 |
王淑梅;焚烧三氯苯生产废渣排气中六六六的采样及气相色谱分析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4年04期 |
3 |
廖百森,赵舰,肖义夫,邱宏,魏静;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1605、六六六、DDT的气相色谱法[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1期 |
4 |
丁有毅;温泉;闫秀媛;隋丽丽;;溶胶-凝胶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及特性[J];化工时刊;2008年11期 |
5 |
肖忠峰,申书昌,马萍,隋丽丽,王文波;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与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5年07期 |
6 |
闫秀媛;申书昌;辛建娇;;氧化铝-二氧化硅-硅橡胶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7 |
竹冰;;六六六粉剂[J];世界农药;1980年06期 |
8 |
宁加贲,洪美华;稀土元素对农产品中六六六残留量的降解效应研究初报[J];环境科学;1981年06期 |
9 |
樊德方,陈鹤鑫,陈忠明,岳永德,葛宪定,黄幸纾,陈启琪,徐宗藩;农药生态毒理研究(Ⅰ)——稻区使用六六六后水源污染动态[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4年01期 |
10 |
李力争;小麦、水稻、玉米、土埌中六六六、DDT残留量调查[J];中国环境监测;1986年03期 |
|
|
|
|
|
1 |
乔世俊;徐小莲;赵爱平;;土壤中“六六六”农药残留化学修复研究[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2 |
吕建霞;杨瑞强;江桂斌;;绿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析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
3 |
Masaru Terada;m.Lkawa;Y.Fujimoto;Z.Tun;Katsuya Honda;R.Matoba;K.Nakano;T.Shinozuka;Rika Nakajima;O.Ohue;J.Yanagida;Einosuke Tanaka;S.Misawa;乔静;;应用离子井串联质谱模拟检测艾司唑仑、三唑仑及其代谢物[A];第十五届国际法庭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法医学部分)[C];1999年 |
4 |
骆传环;黄荣清;肖炳坤;赵焱;梁晓东;;某口服液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
5 |
吴春燕;何启伟;宋廷宇;邓永林;王翠花;牟晋华;徐文玲;;大白菜风味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6 |
王金秀;雷殷;成荣敏;周伟红;;蘑菇中脂肪酸的提取衍生化方法研究及气相色谱法测定[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7 |
颜伟玉;曾志将;吴小波;Yves LE CONTE;Dominique BESLAY;;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研究[A];中国养蜂学会中蜂协作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
8 |
刘向明;吴桂平;戴桂玲;;氨基嘧啶的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A];天津市第十二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
9 |
Michael Dawson;Tiffany Bisset;Sabah Mikah;Allan Hodda;杨士云;;用GC方法测定血中的氰化物[A];第十五届国际法庭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法医学部分)[C];1999年 |
10 |
汪蓉;张玉荣;郭幼梅;郑力行;张润生;郭胜才;;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中苯骈二氮杂卓类药物[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