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_1段、盒_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樊爱萍  赵娟  杨仁超  韩作振  王言龙  王秀平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岩性致密,成为制约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对于该区天然气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山西组一段和石盒子组八段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盒8段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且非均质性很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储层孔喉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选较差,孔隙喉道分布不均匀,孔喉连通性差。据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4种类型,但研究区以Ⅲ类储层和Ⅱ类储层为主。研究认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砂岩低孔、低渗的主要控制因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化政;王传刚;;海相烃源岩发育环境与岩石的沉积序列——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石油学报;2010年01期
2 姜福杰;庞雄奇;武丽;;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气机理[J];石油学报;2010年01期
3 张洪涛;范宏喜;;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支撑[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1期
4 刘昊伟;郑兴远;陈全红;郭艳琴;刘春燕;;华庆地区长6深水沉积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晋香兰;张慧;;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分布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0年01期
6 任相坤;崔永君;步学朋;谭永杰;张家强;;鄂尔多斯盆地CO_2地质封存潜力分析[J];中国能源;2010年01期
7 谢渊;王剑;李令喜;谢正温;邓国仕;李明辉;江新胜;;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J];地质通报;2010年01期
8 张兵;郑荣才;张春生;;鄂尔多斯盆地庆64井区延10油层的储层三维地质建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陈黛;;苏里格样本:如何唤醒“沉睡”的气田?[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2期
10 赵龙华;白生溪;刘治国;;对华北油田突破勘探新层系的思考[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徐艳;胡建新;程晓曙;吴延庆;李菊香;吴清华;洪葵;苏海;;射频消融环肺静脉隔离对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的影响[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2 黄朝阳;陈国标;范富海;黄强;;苏里格气田苏东区块压裂施工中泵压异常原因及技术对策[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柳春林;;华152区转向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民;;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完井分段压裂技术研究[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熊伟;马收;李明;肖春金;卢娜娜;邵立民;左家强;黄波;;胜利油田多薄层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薛涛;;清洁压裂液在杏子川油田长6油层应用研究[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立强;李年银;赵振峰;袁学芳;李晖温;;我国复杂砂岩储层酸化改造关键技术及成功案例分析[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肖曾利;库尔班;王小梅;蒲春生;;暂堵酸化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绕云;车明光;李永平;刘洪涛;刘军严;;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面交联酸酸压工艺应用[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艳;陈文卫;张金娥;张玉国;孙彬;;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造影中的应用[A];20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国际论坛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委换届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强;地下水不确定性问题的多模型分析方法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玉梅;朝阳沟油田朝5北井区裂缝性储层建模与剩余油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卜小平;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途径与前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蒋小伟;盆地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尹立河;基于多种方法的地下水补给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杨兆彪;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张二勇;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开发与植被演化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杨芳;盐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机理与地质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曹珂;中国陆相白垩系沉积特征与古地理面貌[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郭庆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古岩溶表生期演化模拟与油气储层形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虎;塔北西部英买力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华军;东营凹陷北带砂砾岩固体—流体作用与有利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易丹;大庆树25-尚2区块杨大城子油层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杨蒙蒙;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强;海流兔流域生态植被变化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冯哿;产业集群视角下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高洪雷;内蒙古狼山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年代学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徐文静;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韩晶晶;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4段3油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挖潜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郗友仁;永恒的零点[N];光明日报;2011年
2 郗友仁;永恒的零点[N];光明日报;2011年
3 记者 姜福庆 包旸;华东石油局油气主业快发展[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记者 马永;东方物探六获油气勘探特别贡献奖[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彭旭峰;长庆:在科学发展中实现高点跨越[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索寒雪;油气双巨头暗战“能源金三角”[N];中国经营报;2011年
7 特约记者 李伟 通讯员 王俊海;猛虎添“翼”啸气区[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记者 刘维;我部主动为抗旱找水提供技术服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记者 岳双才 李长开;华北油田“精细引擎”加速油气发展[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通讯员 何丽 记者 张新民;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3500万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