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因类型与成藏条件

高阳  金强  帅燕华  王浩  
【摘要】:近年来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多种成因、零星分布的生物气藏,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生物气的成因类型不清、成藏条件不明。为查清生物气的成因类型,分析了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再结合成藏地质背景,将渤海湾盆地生物气划分为来自烃源岩的生物气和原油降解生物气,前者又包括原生生物气和后生生物气,后者划分为原油厌氧降解生物气和喜氧降解生物气,不同成因的生物气常与热成因气混合成藏。基于上述认识,分析了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的气源条件、储盖条件、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认为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气源充足、储集空间发育且具有合适的圈闭,盖层封堵能力、东营运动后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成为制约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的关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树林;费琪;叶加仁;;断陷盆地边缘凹陷类型及其成因[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1期
2 张林晔;;渤海湾盆地CO_2气藏成因探讨[J];天然气工业;1992年01期
3 罗群;黄捍东;王保华;刘洪昌;;低序级断层的成因类型特征与地质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3期
4 管红;朱筱敏;;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陈清华,陈诗望,黄超;渤海湾盆地成因类型评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6期
6 戴俊生,漆家福,陆克政,李理;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关系[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7 蒋有录;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带特征及形成条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8 邓运华;渤海湾盆地凹陷—凸起油气聚集的差异性[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6期
9 钱基;苏北盆地油气田形成与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比较研究[J];石油学报;2001年03期
10 邵磊,朱伟林,吴国瑄,赵泉鸿;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沉积岩若干稀土元素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1 操应长,姜在兴,邱隆伟,王居峰;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2 周建勋;周建生;;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6期
13 张树林;费琪;叶加仁;;渤海湾盆地边缘凹陷的构造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5期
14 丁增勇;王良书;钟锴;张鹏;刘绍文;;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8年03期
15 唐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9年01期
16 许化政;;渤海湾盆地泥岩封闭性能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1年06期
17 林畅松,郑和荣,任建业,刘景彦,邱以刚;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J];中国科学D辑;2003年11期
18 邓运华;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6期
19 周士科,李焱,陈生泽,马前贵,薛永安;渤海湾盆地渤中34区走滑断裂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0 徐杰,马宗晋,陈国光,龚再升,邓起东,高祥林,张功成,蔡东升,张进,赵俊猛;根据周围山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估计渤海第四纪构造活动幕的发生时间[J];第四纪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东;;某地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王希斌;鲍佩声;;试论中国蛇绿岩成因类型及其成矿专属性[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卜安;陆松;;广东嵩溪银锑矿床地质特征[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金强;程付启;刘文汇;;混源天然气的混源比例判识方法[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詹华明;宋小军;王志刚;娄德波;张宝华;肖飞;刘禧超;;刚果(金)加丹加省堪苏祁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蒋有录;何胜;鲁雪松;;渤海湾盆地天然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孙钿奇;栾锡武;;地幔柱构造对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制约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任伟;汪立今;李甲平;;高岭土成因类型及开发应用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郝明月;何东升;陈旺明;;车集煤矿二_2煤层复合顶板的成因类型与分析[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3年
10 陈国光;徐杰;;渤海湾盆地区大震区的构造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丽琴;渤海湾与长江口稀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变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高阳;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牛嘉玉;渤海湾盆地深部层系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4 刘立安;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伟;渤海湾盆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与前第三系油气勘探[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徐守余;渤海湾地区盆地动力学分析及油田地质灾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7 孙永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层序地层与地层油气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8 王代流;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储层构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9 武岩;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地壳上地幔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10 李西双;渤海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聚;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渤海湾盆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盛晶瑾;渤海湾西北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3 翟春凤;萨中开发区河流相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4 丛殿阁;内蒙古阿拉善东部地区第四纪地层层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王志国;歧北凹陷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储层孔隙度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6 孙玮;济阳坳陷孤岛潜山油气地质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迟小燕;渤海湾盆地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朱晓青;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的地幔柱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徐晓尹;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原生油气藏成藏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范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彦彬 魏岩 于俊奎;渤海湾盆地应用非地震勘探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晓斌;内蒙古发现世界首例新成因类型富钛矿床[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3 张瑞;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应用非地震勘探技术[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宋杰 李占彬;渤海湾盆地困难与希望并存[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特约记者  曹菲 记者 于莘明;我首次发现新类型大型富钛矿床[N];科技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常云亮;圆梦渤海湾[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7 文韬;南堡油田发现的重大意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时政;努力实现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记者 王晓晖;坚持不懈地打好勘探进攻仗[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张昊;一切为了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事业[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