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树林;费琪;叶加仁;;断陷盆地边缘凹陷类型及其成因[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1期 |
2 |
张林晔;;渤海湾盆地CO_2气藏成因探讨[J];天然气工业;1992年01期 |
3 |
罗群;黄捍东;王保华;刘洪昌;;低序级断层的成因类型特征与地质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3期 |
4 |
管红;朱筱敏;;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5 |
陈清华,陈诗望,黄超;渤海湾盆地成因类型评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6期 |
6 |
戴俊生,漆家福,陆克政,李理;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关系[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7 |
蒋有录;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带特征及形成条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8 |
邓运华;渤海湾盆地凹陷—凸起油气聚集的差异性[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6期 |
9 |
钱基;苏北盆地油气田形成与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比较研究[J];石油学报;2001年03期 |
10 |
邵磊,朱伟林,吴国瑄,赵泉鸿;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沉积岩若干稀土元素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1 |
操应长,姜在兴,邱隆伟,王居峰;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2 |
周建勋;周建生;;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6期 |
13 |
张树林;费琪;叶加仁;;渤海湾盆地边缘凹陷的构造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5期 |
14 |
丁增勇;王良书;钟锴;张鹏;刘绍文;;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8年03期 |
15 |
唐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9年01期 |
16 |
许化政;;渤海湾盆地泥岩封闭性能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1年06期 |
17 |
林畅松,郑和荣,任建业,刘景彦,邱以刚;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J];中国科学D辑;2003年11期 |
18 |
邓运华;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6期 |
19 |
周士科,李焱,陈生泽,马前贵,薛永安;渤海湾盆地渤中34区走滑断裂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20 |
徐杰,马宗晋,陈国光,龚再升,邓起东,高祥林,张功成,蔡东升,张进,赵俊猛;根据周围山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估计渤海第四纪构造活动幕的发生时间[J];第四纪研究;2005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