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3油层组储油砂体成因及成藏特征研究

秦红  王多云  李树同  何善斌  高明书  杨立国  黄钢  
【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油藏储油砂体成因和成藏有利条件的分析,指出长3油层组的储油砂体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河道与坝复合3类8种砂体;前缘沉积的储油砂体下伏深水泥岩、单斜背景上发育的鼻隆构造、局部地区缺失长3顶部的地层和周缘上覆的泥岩盖层等是本区有利的成藏条件;油藏以岩性控制为主、构造控制为辅,类型有2种即砂岩上倾尖灭型和透镜体型油藏,其中,透镜体油藏又分为3种,即鼻隆构造高部位砂岩透镜体、鼻隆侧翼砂岩透镜体和小幅向斜砂岩透镜体油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生武;杨飞;周晓军;李宁;;利用X射线衍射作全岩分析研究沉积体系特征[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8期
2 王峰;田景春;张锦泉;李树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胡尖山地区长6油层组的物源和优质储层分布[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6期
3 陈小梅;;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6期
4 刘志武;韩代成;;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地区延长组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杜彦军;耿传林;王乃军;李晓红;王振斌;;下寺湾油田柴窑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4期
6 刘朋坤;丁晓琪;冯一波;;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3期
7 张三;王海红;牛小兵;辛红刚;;安塞油田坪桥地区塞5、塞431区长2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任小庆;侯明才;邓敏;王艳琴;;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长6~1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赵长永;张春生;张兵;;油坊庄地区上三叠统长21沉积微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11期
10 孙国智;李鲜蓉;刘超;;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段砂岩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8期
11 窦伟坦;侯明才;陈洪德;董桂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2 李克永;郭艳琴;袁珍;吴海燕;刘昊伟;;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长2油藏成因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3 李树同;王多云;陶辉飞;王彬;乔华伟;郭永康;南北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坡折带对岩性油藏的控制[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1期
14 田景春;隆昊;苏楠;王卫红;张锦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3厚层块状砂岩成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5 付斌;;相控建模技术在浊积扇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1年03期
16 陈芳萍;石彬;李荣西;王敏;;姬塬地区长4+5油藏成藏期次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4期
17 王菲菲;宋元威;;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6_3油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岩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5期
18 鱼文;罗静兰;张三;韩永林;王海红;王成玉;牛小兵;;安塞油田坪桥地区塞5、塞431区长2储层沉积微相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3期
19 吴立群;焦养泉;杨琴;张承泽;杨生科;;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物源体系分析[J];沉积学报;2010年03期
20 吴红松;;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地区长2油层组研究意义[J];河南化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鑫;;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低渗储层测井响应特征[A];湖北省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廖建波;刘化清;林卫东;冯明;王宏波;;鄂尔多斯盆地山城-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8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侯林慧;彭平安;张文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刘化清;王新民;付金华;冯明;王宏波;廖建波;房乃珍;程玉红;;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有利勘探领域分析[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谢渊;王剑;谢正温;王生朗;李春玉;罗建宁;;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2、长6、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形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罗静兰;刘小洪;张三;李博;林潼;白海强;;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武明辉;张刘平;罗晓容;毛明陆;杨飏;;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中生界主力储层流体作用期次分析[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蒙晓灵;赵靖舟;武富礼;王建民;;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类型初探[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杨明慧;刘池阳;唐玄;;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分散有机质碳同位素及其古气候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多云;李树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湖泊底形及其与岩性油藏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县超;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演化[D];西北大学;2009年
2 庞军刚;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克永;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延长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袁珍;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油气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倪军;子北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邱欣卫;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D];西北大学;2011年
8 窦伟坦;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冯兵;鄂尔多斯盆地自然电场及石油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邱欣卫;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红;鄂尔多斯盆地马家山—王洼子地区长6_1、长4+5储集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潘增耀;胡尖山—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杨金龙;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石彬;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赵宏刚;子北油田上三叠统延 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3年
6 黎荣剑;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3油层组沉积相与油气聚集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王卓卓;鄂尔多斯盆地劳山地区延长组长2及长6油层组沉积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杜海峰;鄂尔多斯盆地桥镇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赵伟波;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和裂缝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罗婷婷;鄂尔多斯南缘及邻区石盒子组、延长组沉积期盆地原型及演化[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永 黄普根 通讯员 王玉梅;闻油而动 攻坚鄂尔多斯[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通讯员 杨学庆王玉梅;鄂尔多斯盆地非纵勘探生产进入规模化生产[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汪俞佳;内蒙古扬眉吐“气”[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凌须斌 通讯员 元大林;青海钻井队远征鄂尔多斯盆地和毛乌素沙漠[N];青海日报;2010年
5 仲伟志;关注石油[N];中国矿业报;2007年
6 马献珍;黄土塬上寻求勘探开发大场面[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记者 彭旭峰王晓晖;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记者 王晓晖 杨文礼;鄂尔多斯盆地最大原油储备库悄然投运[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胡文瑞;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动力在于技术的继承与创新[N];科技日报;2008年
10 马献珍;创新扮节能降本主角[N];中国石化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