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大陆架Y盆地天然气中N_2成因及气源剖析与探讨
【摘要】:Y盆地天然气中普遍含有非烃N_2和CO_2,且N_2含量与无机CO_2总体呈相互消长关系,而与CH_4为主的烃类气正相关。非烃N_2依据其含量可划分为低含N_2(N_210%)、含N_2(N_2=10%~15%)和富(高)N_2天然气(N_215%)等三类,而N_2成因则根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伴生稀有气体同位素特点,可将其综合判识为大气成因、壳源有机成因及壳源有机—无机混合成因等三种成因类型。N_2总体分布特征多具有平面上分区分块、剖面上集中富集于400~1600m的浅层或超浅层的特点。N_2与CO_2及烃类气的共生组合关系,常常具有有机成因的富N_2天然气与低含量有机CO_2及高含量CH_4为主的烃类气伴生,而有机—无机混合成因的低含N_2、含N_2天然气则多与高含量无机CO_2及部分CH_4为主烃类气并存的组合特征。很显然,这种共生组合关系决定了N_2的成因及气源构成特点。因此,基于N_2成因类型及与CO_2及烃类气的共生组合关系和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综合判识N_2气源。
|
|
|
|
1 |
晁吉俊;;测井资料多参数综合判识图[J];国外测井技术;2005年06期 |
2 |
何家雄,陈伟煌,李明兴;莺-琼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剖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年06期 |
3 |
何家雄;马文宏;祝有海;龚晓峰;;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时间综合判识与确定[J];中国地质;2011年01期 |
4 |
姜香云;吴胜和;王志章;张春雷;;优化后的模糊判识在小集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6期 |
5 |
徐永昌;强化科学研究,加速天然气开发[J];地球科学进展;1990年02期 |
6 |
刘文汇,徐永昌,雷怀彦;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及其综合判识标志[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7年01期 |
7 |
张晓宝,何海清,陈国俊;吐哈盆地草南1井中侏罗统物源方向综合判识及其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1997年04期 |
8 |
沙依然;丁林;镨拉提;张红;;EOS—MODIS卫星资料在北疆大雾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6期 |
9 |
孙淑艳;谢刚;姜蕾;朱剑兵;;多属性综合判识三角洲亚相方法——以临南洼陷双丰三角洲为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01期 |
10 |
迟国彬,李岩;基于GIS的遥感信息识别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以金矿遥感勘查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1 |
迟国彬,李岩,丁暄,王云鹏,蒋保林;基于GIS的矿产勘查综合预测方法研究[J];地球化学;1997年05期 |
12 |
何家雄,李明兴,陈伟煌,陈胜红;莺琼盆地天然气中CO_2的成因及气源综合判识[J];天然气工业;2001年03期 |
13 |
周雯鸽;张绍宁;李红瑞;;浅层、低渗地层含油性解释方法[J];国外测井技术;2003年04期 |
14 |
何家雄,夏斌,张树林,孙东山,刘宝明;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_2成因类型[J];天然气工业;2005年08期 |
15 |
王亚青;林承焰;邢焕清;;电成像测井技术地质应用研究进展[J];测井技术;2008年02期 |
16 |
张海涛;时卓;;苏里格气田储层含水特征与测井识别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
17 |
李瑛亮;龙斌;金韦华;李耀才;赵占良;;白豹地区长6_3超低渗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8期 |
18 |
林禾杰,郑国东,程杰;创多种横向联系形式、促科技事业发展[J];地球科学进展;1987年01期 |
19 |
本刊通讯员;;“国际气体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简介[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年05期 |
20 |
徐永昌;我国80年代气体地球化学研究[J];沉积学报;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