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稀有树种红果榆种实发芽特性与苗期种源筛选初报

周忠胜  张文豹  曾雷  王津宁  金雅琴  
【摘要】:为研究稀有树种红果榆种子发芽特性,探索有效的实生苗培育方法,筛选适于地方林业发展的优良种源。以红果榆原产地镇江南山和杭州西天目山种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播种试验研究了红果榆种实性状和发芽特性,分析了种源不同对种子发芽时间、发芽质量、幼苗生长及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果榆为典型的翅果,无休眠习性,适于当年采种当年育苗。(2)子叶出土萌发,子叶为2枚,圆状倒卵形,长5.5~7.5 mm、宽4.5~6 mm,先端平圆,基部箭形,全缘。(3)杭州西天目山种源的种子发芽出土始期、出土盛期和出土末期均晚于镇江南山种源,两者相差近15 d;但两者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存在显著差异(P 0.05),杭州西天目山种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7.45%、76.33%,分别比后者提高22.25%和20.83%。(4)杭州西天目山种源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镇江南山种源。杭州西天目山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茎年均生长量分别是镇江南山种源的1.17、1.04倍,平均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分别是镇江南山种源的1.51、1.11和1.18倍。结论:杭州西天目山种源是红果榆实生苗培育的优选种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刘光正;岳军伟;潘江平;;枫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胡玉珠;;4个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实形态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2020年01期
3 ;蒙草——做好草种业好种源为生态[J];内蒙古林业;2020年01期
4 秦晓强;;桐棉松优质种源的保护和利用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年03期
5 苑海静;邢文黎;徐海东;汪阳东;成向荣;张春祥;;麻栎不同种源幼林生长和生物量的变异[J];林业科学研究;2020年05期
6 卢永艳;林敏;吴芳明;杨启东;杨松;;北美鹅掌楸不同种源子代苗期规律及生长比较分析[J];种子;2020年10期
7 魏文俊;颜廷武;;不同种源美国红枫抗寒性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6年06期
8 张桂芹;张同伟;王明春;寇锦;姚盛智;;15年生大青杨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J];林业科技;2017年01期
9 杨丽薇;郭霞;秦超;田蜜;;不同种源木油树幼苗生长情况研究[J];热带林业;2017年01期
10 郭霞;杨丽薇;秦超;田蜜;;不同种源木油树种子质量差异性研究[J];热带林业;2017年03期
11 许杰;王封义;班启堂;陈文;;14个三年桐种源果实经济性状评价[J];种子;2017年09期
12 张树芬;;红河州引进的柚木种源特点及改良发展[J];林业调查规划;2015年01期
13 王里;彭映辉;仲崇禄;陈羽;姜清彬;;火力楠14个种源种子形态变异分析[J];种子;2015年04期
14 王志波;季蒙;周玉杰;任建民;张玉霞;;兴安落叶松不同种源发芽特性研究[J];林业科技;2015年01期
15 王玉;谷俊涛;习洋;王进茂;杨敏生;;中国刺槐次生种源生长变异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6 毛爱华;李建祥;张超英;李庆贱;王顺;陈晓阳;李悦;;19年生侧柏种源变异及选择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7 卢万鸿;罗建中;曹加光;;不同树龄、种源尾叶桉的开花结实情况调查[J];桉树科技;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柳新红;何小勇;苏冬梅;魏来;袁德义;王军峰;;翅荚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马常耕;;我国林木种源研究的现状和未来[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3 彭方仁;陈隆升;谭鹏鹏;梁有旺;;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4 沈熙环;陈晓阳;;侧柏种源研究进展[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5 谢红梅;柏劲松;;永州邓恩桉种源/家系引种试验初报[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卫华;张方秋;陈祖旭;徐大平;张守攻;胡彩颜;;马占相思抗寒性选择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伍海芳;赵越;朱春云;;青杨种源苗期初报[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8 童再康;张俊红;黄华宏;徐金良;朱玉球;高燕会;;光皮桦种源、家系二层次变异与遗传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良波;李培旺;李昌珠;刘汝宽;肖志红;李力;;光皮树种源试验[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10 苏顺德;郑仁华;杨宗武;胡国登;章永清;赵世荣;;28年生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及选择[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1 福建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傅玉狮;梁一池;;马尾松种源性状间相关性研究[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12 范义荣;童再康;陈科风;余其龙;陈藻儿;;黄山松种源变异规律的研究[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13 福建省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协作组;梁一池;傅玉狮;;马尾松种源的树干、枝叶生物量的变异及其预测[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14 李秀玲;王海洋;高群宗;赵庆玲;高娟;周春艳;宋桂杰;丁洪莉;;水曲柳最佳种源选择的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5 邝炳朝;梁坤南;潘一峰;;柚木材性的种源与家系选择[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16 林磊;;木荷稳定碳同位素辨别力的种源差异[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7 顾万春;刘德安;田玉林;;白榆种源与家系的选种研究[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18 田志和;刘恩祥;阎士良;刘春文;王帮福;;白榆种源试验研究报告[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19 沈国华;肖开生;苏国清;;防火树种木荷种源引种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20 范义荣;童再康;;黄山松种源区划的初步研究[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狄晓艳;油松遗传多样性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栗宏林;中国小桐子不同地理种源差异比较与种源亲缘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姚甲宝;人工模拟条件下木荷苗木觅取光养塑性行为及其种源差异[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4 NGUYEN BA TRIEU(阮伯赵);越南杉木优良种源早期选择与中国杉木种源的比较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5 姚小华;樟树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6 王玉山;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莫晓勇;桉树纸浆用材林良种选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8 吴丽君;赤皮青冈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与适应[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晓平;不同种源鹅掌楸和杂种鹅掌楸对淹水胁迫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林峰;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及培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11 沈俊岭;麻疯树遗传变异与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2 周志春;马尾松优质纸材选择及其生态遗传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0年
13 季孔庶;马尾松扦插繁殖与矿质营养的生理遗传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1996年
14 何承忠;毛白杨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5 姚瑞玲;不同种源青钱柳幼苗对渗透胁迫适应机理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6 王军辉;桤木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17 黄桂华;柚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18 李培;红椿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9 周家维;贵州南部桉树引种与施肥效果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0 廖柏勇;苦楝地理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正聪;马褂木种源评价及优良种源早期选择[D];广西大学;2016年
2 李箫芹;刨花润楠苗期性状地理变异及种源间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周玲;美国不同种源刺槐果实种子及苗期性状的差异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尚永胜;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侧柏种源评价与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吕志海;不同种源白花泡桐幼林期生长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昕;不同种源千年桐遗传结构差异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楚秀丽;不同种源青钱柳苗年生长及叶内含物含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池喜梅;不同油松种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耐旱性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9 陈澜;不同种源福建柏苗期性状差异性研究及优良种源选择[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0 张璐颖;不同种源千年桐氮素利用差异与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11 唐国梁;不同种源翅荚木光合特性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2 陶靖鑫;淹水对不同喜树种源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3 孟宪婷;东北地区不同种源水曲柳遗传分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4 杨传强;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与选择及其子代的遗传变异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15 任旭琴;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红皮云杉种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16 张兰;不同种源棕榈种苗生物学特性变异及初步评价[D];贵州大学;2017年
17 王利军;不同种源沙枣对水分和盐分胁迫生长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8 尚国亮;柔枝松不同种源抗旱性及适应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9 段宝利;不同种源栓皮栎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对干旱胁迫适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0 李盛;大叶栎种源生长与材性遗传变异及选择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恒旺 杨丹;重庆拟建北温带苗木种源基地[N];中国花卉报;2012年
2 记者 韩金祥 刘旭源 实习生 周凯;保护红松种源 做好森林卫士[N];吉林日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韩金祥;炝子里的坚守[N];吉林日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