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隋唐时期中医疫病相关概念辨析
【摘要】:晋隋唐时期,人们对疫病的传染性、流行性特征认识更加明确,诸多疫病相关概念逐渐明晰,主要争论集中于三个问题: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伏邪与新感的关系,以及伤寒与时行的关系。这一时期,疫病概念主要包含在伤寒、温病、时行、天行、疫疠等相关论述中。温病概念虽仍涵括于广义伤寒范围之内,但已有医家从概念、因机、发病、传变、治法等方面对狭义伤寒与温病进行区分。温病是由伏邪引起,还是感受冬温之气、感而即发,也得到了王叔和、巢元方等的阐发。时行乃感受非时之气、疫疠之气等发病,因其流行性或传染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
|
|
|
1 |
马一平;;蜚声中外的吴中名医与名医著[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张盛杰;陈建杰;;循证医学在中医药治疗“疫病”研究中的意义[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
3 |
;前言[A];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交流专辑[C];2003年 |
4 |
;前言[A];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SARS研究论文集[C];2003年 |
5 |
杨枝青;陈沛沛;;近代上海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的“海派”特征[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6 |
郑洪;;中医地域医学研究刍论[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7 |
韩晓雪;陈洋子;孙源梅;王顺梅;杨文婷;李晓君;;明清时期因时制宜思想探讨[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8 |
刘茂甫;;秉承孙氏学术 振兴中医中药[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9 |
朱长刚;;新安医学文化[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10 |
Michael J.Selgelid;Angela R.McLean;Nimalan Arinaminpathy;Julian Savulescu;;传染病伦理学[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