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亮;;浅谈三次采油[J];科技资讯;2008年11期 |
2 |
姜海峰;王德民;夏惠芬;;梳形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及驱油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3 |
赵永胜,魏国章,陆会民,钟玲;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J];石油学报;2001年03期 |
4 |
程林松,张姝玉,李春兰;聚合物驱黏弹效应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5 |
熊国明,刘洪波,荆克尧,李哲东,张兆兰;关于聚合物驱项目可行性研究问题探讨[J];河南石油;2001年01期 |
6 |
张彦辉;曾雪梅;王颖标;曲薇薇;;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1年02期 |
7 |
蒋明,许震芳,张铁麟;齐40块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可行性室内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1998年01期 |
8 |
高振环,卢祥国,陈静惠;聚合物分子量与驱油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4年02期 |
9 |
张志远;聚合物驱采油技术[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
10 |
李孟涛,刘先贵,杨孝君;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油试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4年05期 |
11 |
李俊刚,杨付林,杨希志;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注入时机对驱油效果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2 |
宋考平,杨钊,舒志华,方伟;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3 |
夏惠芬,孔凡顺,吴军政,徐艳姝;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效应对驱油效率的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4 |
郝新武;李亚辉;刘伟;;盘40断块Ng37油藏开发方式的优选[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5期 |
15 |
崔英,丁庆昌,田荣焕,王艳霞,金东丽,雷海东;动态调整技术在注聚开发中的应用与探讨[J];河南石油;2005年05期 |
16 |
刘甦;;影响三次采油采收率的因素[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01期 |
17 |
孙志刚;;聚驱后二元复合驱微观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08年11期 |
18 |
吕晓华;肖磊;张丽庆;张伊林;束华东;郝明耀;;河南油田高温油藏聚合物驱的驱油效率[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
19 |
贾贺峰;申利春;;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J];化工科技市场;2006年12期 |
20 |
曹仁义;;高含水期油藏三次采油物理模拟评价(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