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化合物热成熟度参数演化规律及意义——以Ⅲ型烃源岩HTHP生排烃热模拟液态烃产物为例
【摘要】:为了探究烃源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的演化规律及其专属指示意义。通过对辽河盆地桃10井Ⅲ型烃源岩进行HTHP生排烃热模拟实验,获取的液态烃产物饱和烃组分进行GC/MS分析,以模拟温度为成熟度标尺,检测出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类烷烃、三环二萜烷、藿烷及甾烷系列中对热成熟度演化具有一定指示意义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并计算出参数指标。依据不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热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利用不同热敏感性的生标化合物比值指示热演化阶段。结果发现,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藿烷会受热作用影响形成三环萜烷,Tm会转化为Ts,20R型生物型异构体会向20S型地质异构体转化,所以∑三环萜烷/∑藿烷、Ts/Tm和C31-藿烷22S/(22S+22R)参数对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可以起到较好的指示作用。而受热作用的差异性影响,参数C24-四环萜烷/∑藿烷、C30βα-莫烷/C30αβ-藿烷和C29-甾烷ββ/(αα+ββ)则在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具有更强的指示意义。由此可见,样品不同热演化阶段均有其最佳适用的生标参数组合,这为正确利用成熟度参数判识该地区烃源岩成熟度演化阶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
|
|
1 |
林壬子,蒋基平;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动态浅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
2 |
姜乃煌,王丽霞,李振青,郭雪;用计算机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研究[J];地球化学;1986年02期 |
3 |
孔庆云,周辉,李铁,陈为芳;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的探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
4 |
许家友;生物标志化合物数据处理及其在重建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1990年04期 |
5 |
胡连奇,李裕林,李同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合成研究Ⅸ——(±)—1—溴—4—甲基—3—乙基戊烷的合成[J];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6 |
李延钧,杨远聪,王廷栋,文亨范,李永康;生物标志化合物在高熟─过熟气源研究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1994年04期 |
7 |
沈忠民,周光甲,洪志华;低成熟石油生成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8 |
瞿文川,王苏民,张平中,陈践发,何海军;生物标志化合物对东、西太湖不同湖泊类型的判识[J];海洋与湖沼;2000年05期 |
9 |
毛登,范德江,郭志刚,杨作升;长江、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10 |
徐冠军,张大江,王培荣;用沥青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判识生物降解油的油源[J];科学通报;2003年04期 |
11 |
唐友军;朱翠山;别必文;徐佑德;;断代生物标志化合物原理与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2期 |
12 |
管红香;陈多福;宋之光;;冷泉渗漏区海底微生物作用及生物标志化合物[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年05期 |
13 |
周炎如;;生物标志化合物立体异构重排的微观物理解释[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5期 |
14 |
傅家谟;;地质体中新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1989年02期 |
15 |
彭兴芳;李周波;;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3期 |
16 |
张相春;王振平;孔令芳;;汤原断陷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3期 |
17 |
王佳;;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4期 |
18 |
傅家谟;徐芬芳;J·R·马克思维尔;梁狄刚;;甾、萜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定量的初步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5年01期 |
19 |
宋振亚,贝丰;昆明盆地参3孔晚新生代沉物积中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初步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86年03期 |
20 |
杨坚强;一种新的 C_(29)五环兰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J];地质地球化学;198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