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摘要】:为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渭北地区页岩储层中纳米孔隙的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对采自太原组、山西组和延长组三套泥页岩层的11块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Ro)、总有机碳(TOC)和X-射线衍射等系列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处于低成熟向成熟转变阶段,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储层纳米级孔隙以中小孔(粒径2~50 nm)为主,约占总孔体积的63.5%,BET比表面积大多在10 m2/g以上,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孔隙形态以"狭缝状"和"墨水瓶"形孔隙为主。研究区页岩的矿物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韩城区以粘土矿物为主,而铜川区以脆性矿物为主。粘土矿物含量与微孔(粒径2 nm)、中小孔总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脆性矿物含量与大孔(粒径50 nm)含量正相关,因此矿物类型差异是影响该区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另外,Ro与TOC对纳米孔隙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页岩Ro越高,大孔含量越高、中小孔含量越低;有机碳含量越高,微孔和中小孔含量越高。
|
|
|
|
1 |
李永军,李注苍,付国民,李英;天水渭北地区的变质花岗岩类地质特征[J];西北地质;2004年03期 |
2 |
张志沛;论渭北地区中奥陶世地层“平凉组”的岩石地层学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3 |
周润权;;从临汾地区看渭北地区寻找富铁矿的可能性[J];西北地质;1977年02期 |
4 |
白选义,韩光,陈博,王成利;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水系统探析[J];地下水;2005年01期 |
5 |
甘德清;;渭北地区“G层铝土矿”的地质时代问题[J];地质论评;1964年03期 |
6 |
陈连红;王瑞廷;刘维东;;陕西省渭北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西北地质;2010年03期 |
7 |
左志峰;赵广利;;渭北岩溶水地质特征及钻井工艺[J];陕西煤炭;2007年05期 |
8 |
景援朝;;试论陕西渭北地区石炭系粘土岩物质成分来源问题[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1年04期 |
9 |
李永军;栾新东;付国民;李注苍;;天水渭北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4期 |
10 |
陈五泉;陈凤陵;;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石油勘探方向[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4期 |
11 |
李永军;杨高学;庞振甲;刘静;;天水渭北地区变质花岗岩类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时代[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年01期 |
12 |
陈五泉;;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深水砂体沉积特征及油层分布[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4期 |
13 |
王桂增;;陕西渭北岩溶热水赋存及开发利用研究[J];陕西地质;1993年01期 |
14 |
陈昌彦,王思敬,王贵荣,黄克兴;陕西渭北地区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系[J];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04期 |
15 |
陈冒彦,王思敬,黄克兴,王贵荣;陕西渭北东部区新生代的复合伸展构造系研究[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8年03期 |
16 |
赵西泽;;陕西的陶瓷粘土[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88年01期 |
17 |
王宏杰;;提高黄土原深井出水量的探讨[J];地下水;1993年03期 |
18 |
阳伟;田景春;夏青松;王峰;;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微相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年03期 |
19 |
彭进夫,赖春芳;关于“黄河大河湾地块内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排泄去路”问题的新假说[J];陕西水力发电;1998年04期 |
20 |
何汝昌
,陆瑞如;陕西富平、蒲城首次发现晚奥陶世笔石化石[J];石油实验地质;198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