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方法

薛林福  王剑  王东坡  梅启太  孙权  
【摘要】: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是在井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确定沉积微相分布、微相带边界和绘制沉积相带图的方法 ,主要包括井位坐标变换、网格化、插值、叠置、边界搜索及绘制沉积微相带图等步骤。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采用蠕虫插值法和空间插值法 ,以确定呈带状和片状分布的各种沉积微相 ,通过网格叠加把这些沉积微相分布结果叠加起来形成最终的沉积微相分布图。蠕虫插值法不同于常规插值法 ,是根据地质规律模拟人对带状分布的沉积微相分析的一种智能方法。根据这一原理所开发的微相带跟踪系统软件 (MFBTS MicroFaciesBeltTracingSystem)能够快速分析和跟踪沉积微相及储层的分布。该方法已初步应用到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 ,由MFBTS软件所产生的结果图与人工绘制的沉积微相带图基本吻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辉;万丙乾;唐海发;;砾岩油藏沉积微相定量识别[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徐国盛;王德斌;王庆鹏;周连德;张瑞;;川东沙罐坪石炭系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储渗单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邹才能;徐春春;李伟;张志杰;沈平;党录瑞;杨金利;;川东石炭系大型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10年01期
4 魏国齐;杨威;金惠;谢增业;施振生;谢武仁;朱秋影;刘满仓;李德江;沈珏红;;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有利储层展布与勘探方向[J];天然气工业;2010年01期
5 刘晨丽;张庆龙;王明丰;;冷43块S_(1+2)油层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1期
6 杨映涛;陈恭洋;张路崎;苏洁;;白豹-坪庄地区长6_3储层有利区块预测[J];断块油气田;2010年01期
7 张兵;郑荣才;张春生;;鄂尔多斯盆地庆64井区延10油层的储层三维地质建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运成;阮宝涛;李忠诚;孙艳波;张慧宇;;双坨子气田泉头组第一段沉积微相及储集物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魏三妹;吴剑;;辽河油田台一块Es1Ⅱ、Es1Ⅰ油组沉积相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1期
10 李顺明;沈平平;严耀祖;;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形成条件[J];沉积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正中;刘维亮;蔡周荣;万志峰;;常规测井在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A];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地球物理研讨平台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高秋;;红岗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加密调整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陈建文;何海全;赵慧;孙博;董长春;;扶余老油田油藏精细评价技术研究与实践[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于世娜;滕飞;张磊;张卫平;;埕岛油田东斜坡东营组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划分[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5 杜玉山;;中高渗砂岩储层地质建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6 李林祥;姚友龙;王召梅;;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层次结构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盖丽鹏;王涛;吴丽文;姚坤乾;;孤岛油田储层构型研究及应用[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齐陆宁;;埕岛油田海二区油藏地质特征及建模研究[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遇运良;薛林福;;基于核方法的沉积微相模式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吕大炜;李增学;王怀洪;吴立荣;刘海燕;;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石炭—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少伟;储层四维建模与剩余油仿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罗水亮;扇三角洲相储层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李占东;肇源—太平川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精细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张世广;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青山口组层序地层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李志勇;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沉积特征及含油饱和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李群;陆相低渗透储层精细描述[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忠义;辽河油区西部凹陷西斜坡薄层稠油带的评价与应用水平井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李彬;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陈林媛;高渗透、高含水油藏气水交替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赵长勋;陈家庄油田南区馆下段储层沉积及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超;塔中地区卡1区块志留—石炭纪碎屑岩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D];西北大学;2009年
2 郭亚;应用地震属性优化技术研究桩106井区沉积相[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云龙;大安油田大208区精细油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于子庆;吉林乾安海坨子油田油藏精细描述[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王书义;扶余油田中区非城区区块油藏精细描述[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吴琼;南山湾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潘莉莉;萨中开发区萨二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王蒙;永乐油田台105区块葡萄花油层精细油藏描述[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樊自立;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沉积微相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王永凤;朝503区块扶余油层沉积特征与成藏条件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力 薛燕;精雕细刻:薄差层交优质答卷[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庆江;江汉油田:“磨刀石”里找油[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董树合;因层而异 分层开发[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李祖诗 黄毅;好井“多磨”[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胡涛;老井区的“华丽转身”[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贴近生产 加快创新 发挥推进器作用[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李新颜 黄毅;走精确勘探之路[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李倩 修蕾;大庆长垣西部沉积特征研究收获显著[N];科技日报;2010年
9 朱斯明;精细挖潜激活老油区增产潜力[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实习记者 奚震;低渗透油气藏将成为储量增长主体[N];中国石化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