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检测与处理”课群构建初探
【摘要】:提出了建设"信号检测与处理"课群的观点,分析了现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手段和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信号检测与处理"课群的改革与建设,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
|
|
|
1 |
陈建忠;;高职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设想[J];大众科技;2006年06期 |
2 |
张国琴;李德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5期 |
3 |
蔚承英;刘涣琳;郑丹玲;雷芳;;信号与系统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9期 |
4 |
褚丽莉;;新形势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3期 |
5 |
贾维敏,姚敏立,宋建社;信号循环平稳特性及其应用[J];现代雷达;2005年09期 |
6 |
李启虎;1987年声学、语言、信号处理国际会议情况介绍[J];应用声学;1987年04期 |
7 |
史建军
,姚青云;《简氏》周刊谈雷达对信号处理的要求[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7年12期 |
8 |
钱秋珊,程旭辉;DLMS算法的自适应噪声抵消器[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9 |
齐士钤;语言、图像、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即将在京举行[J];应用声学;1989年04期 |
10 |
王斌;王俊;石镇;;一种自适应环路的实现及调试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11 |
潘震中;一种确定检测时间的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3年01期 |
12 |
张焱;张杰;黄志同;;基于听觉模型的鲁棒性语音识别的研究[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8年03期 |
13 |
李峥;若干信号处理的总体设计思路[J];电子对抗技术;2002年01期 |
14 |
艾学忠,翟玉文,杨潇;二次插值方法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5 |
孙政;胡修林;涂平洲;;高阶统计量方法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数子工程;2003年06期 |
16 |
赵冰,罗丰,吴顺君;相位编码信号的谱相关分析与调制参数估计[J];雷达与对抗;2005年03期 |
17 |
吴国乔,王兆华,黄晓红;离散频谱的全相位校正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5年03期 |
18 |
张葛祥;金炜东;胡来招;;基于相像系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选择[J];信号处理;2005年06期 |
19 |
吕贵洲;魏震生;何强;;基于时频分析的频率步进ISAR成像[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5年02期 |
20 |
龚仁荣;顾建祖;骆英;柳祖亭;;Gabor小波时频分析在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测试技术;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