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近)源找油”:油气地质理论创新与重点领域勘探思考
【摘要】: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重点领域是石油地质学科发展与工业探索发现的永恒主题,"进(近)源找油"正成为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新方向。地质理论创新引领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立足中国特色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研究历程,取得4项研究认识。(1)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大盆地,未来油气勘探潜力仍很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将指导"共生富集"大盆地实现两种油气资源类型的整体发现、极限开发与协同发展。(2)石油地质理论在大油气田的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化烃源岩认识可以不断开辟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新领域,挖潜"共生富集"大盆地可以不断推动常规-非常规油气大发现。(3)重点领域是油气规模增储和战略发现的主力军,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烃源岩层系是未来陆上重点发现和发展领域,中西部突出深层—超深层优质油气资源,中东部突出中—深层非常规规模油气资源。(4)立足6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盆地基础研究,突出烃源岩附近及其内部油气资源的规模快速利用,常规油气聚焦"富油气层系"战略发现,非常规油气聚焦"人造油气藏"规模开发,攻关"共生富集"盆地资源序列、重点领域风险勘探、万米超深层科学探索、非常规油气人工改造、煤炭一体化地下气化、页岩油及煤岩油原位转化6大战略领域,努力实现深层—超深层油气发现成规模、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动用。面向未来10~15年,新一轮地质理论创新和重点领域优选,将带动中国油气工业继续增储上产。
|
|
|
|
1 |
邹才能;张国生;侯连华;陶士振;朱如凯;袁选俊;杨智;;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与理论研究新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
2 |
李丹;常健;邱楠生;王江珊;张梦然;;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热演化及与超深层油气成藏的关系[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三十一: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三十二:盆地动力学与能源、专题三十三: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C];2020年 |
3 |
刘树根;邓宾;孙玮;宋金民;焦堃;叶玥豪;谢国梁;;四川盆地是富气的超级盆地吗?[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三十一: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三十二:盆地动力学与能源、专题三十三: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C];2020年 |
4 |
罗卫锋;李桂林;王若;周惠;马彦彦;;超深层信息提取技术在三江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八十五: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年度进展、专题八十六:超深层(油气)重磁电震勘探技术、专题八十七:川藏铁路重大地质灾害:致灾机制、隐患识别与风险预测[C];2020年 |
5 |
宋晗;于鹏;张罗磊;赵崇进;时波;胡明;徐宇晗;王成;郭俊;;超深层地质目标的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方法与应用研究[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八十五: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年度进展、专题八十六:超深层(油气)重磁电震勘探技术、专题八十七:川藏铁路重大地质灾害:致灾机制、隐患识别与风险预测[C];2020年 |
6 |
胡峰;王晓阳;杨智超;蔡锡伟;王雪梅;王潇;张鹏;龙思萍;;四川盆地超深层地震采集实践及认识[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八十五: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年度进展、专题八十六:超深层(油气)重磁电震勘探技术、专题八十七:川藏铁路重大地质灾害:致灾机制、隐患识别与风险预测[C];2020年 |
7 |
杜中东;倪宇东;高强;郭亚斌;杜厚余;牛中宁;侯杰;;鄂尔多斯盆地超深层天然气三维勘探及效果[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八十五: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年度进展、专题八十六:超深层(油气)重磁电震勘探技术、专题八十七:川藏铁路重大地质灾害:致灾机制、隐患识别与风险预测[C];2020年 |
8 |
徐礼贵;胡祖志;刘云祥;倪宇东;;超深层油气物探技术研究新进展[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八十五: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年度进展、专题八十六:超深层(油气)重磁电震勘探技术、专题八十七:川藏铁路重大地质灾害:致灾机制、隐患识别与风险预测[C];2020年 |
9 |
张明;徐右平;刘俊杰;孙夕平;戴晓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精细刻画[A];第四届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
10 |
杨书江;师骏;许士朝;张亮;胡祖志;;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古板块地质结构特征[A];中国石油学会2021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
11 |
兰雪梅;文雯;王天琪;王俊杰;张连进;苏世为;庄小菊;;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和开发效果——以双鱼石栖霞组气藏为例[A];第32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0)论文集[C];2020年 |
12 |
潘冠昌;杨斌;常坤;张浩;冯云辉;;超深层碳酸盐岩缝面摩擦系数与表面特征研究[A];第32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0)论文集[C];2020年 |
13 |
刘云祥;庞恒昌;雷达;赵百民;金华;;大功率电磁发射系统与超深层重磁电勘探技术[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一)——专题84:超深层(油气)重磁电震勘探技术、专题85:中国钾盐矿产基地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示范[C];2019年 |
14 |
沈杰;王斌;马昭军;涂远艮;袁莹;张剑飞;;川南超深层海相勘探采集与处理方法探讨[A];第31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19)论文集(01地质勘探)[C];2019年 |
15 |
徐礼贵;倪宇东;胡祖志;;超深层(油气)重磁电震勘探技术研究进展[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二)——专题91:地球科学社会责任、专题92: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年度进展[C];2018年 |
16 |
徐礼贵;倪宇东;胡祖志;;深层-超深层油气物探技术现状与攻关方向[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
17 |
陶士振;庞正炼;米敬奎;高晓辉;吴松涛;张响响;公言杰;;流体包裹体方法在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
18 |
杨哲;苏勤;胡自多;刘威;王艳香;;Q层析建模在超深层薄层成像中的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
19 |
孙喜爱;周新桂;;借鉴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发展,为我国油气地质调查提供重要支撑[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
20 |
陆光辉;吕苗苗;;地球物理在非常规油气藏的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