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摘要】: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在整体上构造变形较弱,仅在龙门山前和龙泉山地区变形相对较强;剖面上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受基底隆起控制、具有一定继承性,经历了多期同沉积隆起兼剥蚀过程,形成于前二叠纪,随后经过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的调整改造最终定型;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强烈隆升剥蚀阶段、稳定埋藏阶段、川西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以及调整定型阶段,主要受基底和分层滑脱系统2方面因素的影响。
|
|
|
|
1 |
杨红满;曾大勇;;浅谈古隆起地貌的恢复和分析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5期 |
2 |
盛贤才,王韶华,文可东,陈立军;鄂西渝东地区石柱古隆起构造沉积演化[J];海相油气地质;2004年Z1期 |
3 |
邬光辉;李启明;肖中尧;李洪辉;张立平;张现军;;塔里木盆地古隆起演化特征及油气勘探[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1期 |
4 |
况军;侯连华;张越迁;石新朴;王京红;;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浅层成藏因素及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4期 |
5 |
庞雄奇;周新源;李卓;王招明;姜振学;;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控油气模式与有利区预测[J];石油学报;2011年02期 |
6 |
李晓清,汪泽成,张兴为,刘琴,燕金梅;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年04期 |
7 |
解国爱,张庆龙,潘明宝,赵世龙,任文军,郭令智;鄂尔多斯盆地两种不同成因古隆起的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J];地质通报;2005年04期 |
8 |
朱允辉;孟闲龙;;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其对腹部油气成藏的影响[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5年01期 |
9 |
黄建松,郑聪斌,张军;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成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5年04期 |
10 |
佟殿君;任建业;任亚平;;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3期 |
11 |
周路;郑金云;雷德文;何登发;唐勇;石新璞;庞雷;杨志力;;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J];古地理学报;2007年03期 |
12 |
张福顺;余滢帆;朱允辉;夏忠谋;;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分布[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7年01期 |
13 |
纪友亮;周勇;况军;万璐;张锐;卢春红;;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10期 |
14 |
解发川;郭川;董文玉;罗鹏;;泸州古隆起地区嘉一—嘉二段台内滩演化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6期 |
15 |
孙衍鹏;何登发;;四川盆地北部剑阁古隆起的厘定及其基本特征[J];地质学报;2013年05期 |
16 |
张宗命,贾承造;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古隆起及其找油气方向[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17 |
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塔里木早古生代原盆地古隆起地貌和古地理格局与地层圈闭发育分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2期 |
18 |
张廷山;陈晓慧;姜照勇;胡东风;谢刚平;黄世伟;兰光志;;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J];沉积学报;2008年04期 |
19 |
康义昌;川中古隆起的形成、发展及其油气远景[J];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01期 |
20 |
安作相;陕北气区的形成与中央古隆起[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