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克拉通盆地构造枢纽带类型及其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汪泽成  姜华  刘伟  谷志东  王铜山  江青春  
【摘要】:与北美等大型克拉通盆地相比,中国小型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更易受周缘构造活动影响。受构造分异的影响,克拉通坳陷盆地存在2大类构造枢纽带,即同沉积期构造枢纽带和跨构造期构造枢纽带。同沉积期构造枢纽带的形成和演化受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影响,控制了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体的分布,与相邻的盆地相烃源岩共同构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具备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跨构造期构造枢纽带主要有3种类型,即"跷跷板"运动枢纽带、克拉通古隆起―前陆隆起叠合枢纽带、多期古隆起继承性叠合枢纽带,发育岩溶型储层和地层-岩性型圈闭,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构造枢纽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抗;王俊玲;;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J];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2 魏志红;胡熠昭;吴正永;;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J];南方油气;2005年02期
3 曾宪斌,张静华,金惠,袁素华;我国陆上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区带优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年03期
4 汪伟光;吕修祥;喻莲;成克男;;塔里木盆地构造枢纽带及其油气成藏条件[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4期
5 刘波,钱祥麟,王英华;克拉通盆地类型及成因机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4期
6 张宗命,贾承造;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古隆起及其找油气方向[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谢方克,孙永健;塔北隆起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1期
8 Klein;G.dev.;何葵;;克拉通盆地的演化与成因[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9 梅冥相;克拉通盆地旋回性沉积记录与成因岩石地层学[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10 范晓丽;;前陆盆地研究现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11 彭勇民,汪名杰,陈明;西藏东部昌都-类乌齐三叠纪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及其对比[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年02期
12 薛国勤;杨振峰;谈馨;龙卫江;;西北非克拉通边缘盆地群含油气系统特征[J];断块油气田;2009年03期
13 孟祥化;葛铭;;《沉积建造学》讲座 第五讲 稳定陆壳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一)[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0年04期
14 孟祥化;;《沉积建造学》讲座 第六讲 稳定陆壳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二)[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0年05期
15 梅冥相,周丕康;克拉通盆地的地层层序格架──以贵阳乌当奥陶系为例[J];贵州地质;1994年01期
16 张景廉,王新民,赵应成,曹正林,卫平生,郭彦如,马龙;深大断裂与大气田的关系——中国西部克拉通盆地与中亚卡拉库姆盆地天然气地质比较研究之二[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8年05期
17 支家生;;盆—山油气关系实例浅析[J];海相油气地质;2010年02期
18 甘昭国;从上扬子地台西部古生代构造演化探讨川中古隆起[J];四川地质学报;1991年02期
19 George D.Klein;李红;;北美克拉通盆地的形成作用及其演化[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20 徐国盛,赵异华;川东开江古隆起区石炭系气藏成藏机理剖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修祥;金之钧;皮学军;李启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聚集与分布[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2 王华;陆永潮;;琼东南盆地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3 钱凯;魏国齐;吴世祥;;古隆起对四川盆地大气田储层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崔海峰;潘建国;潘文庆;雍学善;李闯;;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5 牟书令;;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基本规律与勘探前景[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王韶华;付宜兴;刘新民;胡晓凤;李志祥;;江汉平原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评价[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杨晓萍;刘桂侠;;我国中部克拉通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分析及研究方法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周小进;段铁军;江兴歌;;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油气勘探潜力分析[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邹森林;苏娟;龙大全;;塔中地区卡1三维工区下奥陶统“串珠状”特征及属性分析[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延钧;李其荣;王廷栋;杨坚;朱晓惠;胡雄;梁艳;;泸州古隆起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有效储集空间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年春;塔西南古隆起迁移与油气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安清;鄂尔多斯地块早古生代盆地演化与物质聚集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陶国强;查干德勒苏凹陷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杨家静;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5 胡少华;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志留纪沉积层序及油气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刘志武;华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储层地质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周小军;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不整合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张克银;塔中古隆起多旋回构造演化与油气多期动态成藏[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坤;塔里木盆地三大控油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苏中堂;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周缘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及成岩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燕丽;川中地区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艳红;梨树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3 陈燕;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许百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构造特征及深部控制因素[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吴春亮;高升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目标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林小兵;轮南古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区域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陈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盖玉磊;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史德锋;陕北绥靖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杨磊;缅甸D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际石油科技进展[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张岩;揭开准噶尔油气藏的面纱[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刘晓飞 张瑞雪;解密岩性油气藏勘探核心技术[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罗佐县;油气勘探目标评价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姚仕文 苣芳辑;开创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的新局面[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王顺强;巴楚隆起探区综合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4年
7 马琳;河南油田周口地区重上地震勘探[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龚畅;苏里格特大型气田能源家族的排头兵[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孙希利 蒋琳琳;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这样获得的[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杨建超;火山岩是油气勘探新领域[N];中国石化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