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浅析网络歌曲对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

赵丽娜  
【摘要】:媒介革命决定了当代流行音乐的变化,同时与其相应的接受群及接受模式也因之而发生了变化。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由于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随之也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网络歌曲为当前中国的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草根气息,应以开放的心态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并非完全认同。以批判和建构的眼光来思索网络歌曲的生存及走向应是首要问题,对思考中国网络语境下的大众流行文化生产亦具有现实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钏力;;浅析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J];教学与管理;2011年30期
2 赵亳;;浅谈中国文化在设计上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3 李建军;;1993—1994:中国文化走下圣坛[J];决策与信息;1995年02期
4 张振辉;;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卜弥格——《明王朝的最后特使——卜弥格传》一书中译者的话[J];东欧;1995年04期
5 张洁;;来自韩国的中国大学博士[J];对外大传播;1998年05期
6 刁生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走向[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刘文辉;试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8 栾边;52扇敞亮的窗[J];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01期
9 吴瑞霞;对研究中国文化艺术思维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汤一介;;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民主;2002年10期
11 韩明欣;;试谈开放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12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J];全国新书目;2002年05期
13 张敏;;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4 王岳川;;太空文明时代的中国文化身份[J];学术月刊;2006年07期
15 于娟;;海外中文教育中因材施教与汉文化知识运用问题浅谈[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6 谢衡晓;;从Hofstede的文化视角看中国文化在创新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1期
17 高旭东;;论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世俗性特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8 金春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今的发展和前景[J];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09期
19 高祎;;关于战后中美日本研究的思考[J];兰州学刊;2007年S1期
20 胡军;;以直觉解读中国文化——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J];新视野;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6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朱莉丽;1369-1599日本各阶层对华观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孙大强;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心理账户探索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年
3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董利民;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我国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成茜;中国文化内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D];重庆大学;2007年
6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孙青;中国文化因素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体现[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汪秀梅;从翻译要求看中国文化遗产读本汉英翻译[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中国文化的“礼”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欣文;《中国文化年鉴》(2005)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大伦;漫谈中国文化[N];郴州日报;2006年
5 卞毓方;一位文化老人的“和谐观”[N];人民日报;2007年
6 蒙木(书评人);中国文化的读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宋冰;中国文化年: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商报记者 任志茜;张大春:重新识字,钻进中国文化的酱缸[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海晏;中国文化“和”的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秦风毛毛;劲草更兼疾风[N];人民政协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