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松辽盆地低孔低渗砂岩油气层的指标判别

杨雪  潘保芝  张晓明  陈玉魁  
【摘要】:低孔低渗储层成因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连通性差,导致部分测井信息对地层的反映失真,干扰了储层与干层的划分和油气层的识别。为此提出了识别油层和气层的指标判别法。首先基于常规测井曲线提取各类判别指标——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提取储层的判别指标,利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提取产层的判别指标,综合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曲线提取油层的判别指标,通过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提取气层的判别指标;然后基于这些判别指标提出了识别油层和气层的综合指标,该综合指标能够突出储层流体的测井响应。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油层和气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申辉林;王敏;柴婧;;低孔低渗储层油水层模糊识别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7年03期
2 边会媛;潘保芝;;利用横波数据进行低孔低渗储层气层识别与储层参数定量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S1期
3 彭信海;;松滋油田白垩系低孔低渗储层酸化技术与应用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S1期
4 薛鲍;;“东海低孔低渗储层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通过课题验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张尚华;程超;李海龙;牛林林;;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流动单元测井评价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年01期
6 刘康;;西峰油田A区块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与分析[J];网络财富;2010年12期
7 张以明;王向公;李拥军;吴刚;杨俊红;;赛东洼槽低孔低渗储层解释模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3期
8 王健;徐博韬;刘兆华;程玉生;魏红梅;李松;;保护低孔低渗油气层的钻井液体系[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6期
9 顾伟欣;周红;;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孔隙度预测方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1期
10 韩雪;;低孔低渗复杂油水层的油水同层识别方法[J];中外能源;2009年05期
11 程超;张尚华;李海龙;;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流动单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2 丁世村;;偶极横波资料在低孔低渗储层改造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13 沈华;;赛东洼槽低孔低渗储层成因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3期
14 田方;杨永发;麻平社;张旭波;;某地区低孔低渗低阻油藏测井解释[J];国外测井技术;2005年05期
15 文慧俭;闫林;姜福聪;杨晶霞;;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6 张宸恺;沈金松;樊震;;应用分形理论研究鄂尔多斯MHM油田低孔渗储层孔隙结构[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1期
17 揭君晓;王甘露;苏逊卿;;低孔低渗型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油层物性下限值确定——以塔里木盆地塔河西南为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8 伍泽云;王晓光;王浩;;低孔低渗储层中确定Archie参数m与a的改进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3期
19 张丽华;潘保芝;李舟波;莫修文;夏志林;徐卫良;;新三水导电模型及其在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3期
20 黄贵存;向丽;马飞;熊昕东;;新场气田难动用储量启动压力特征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维耀;隋新光;龙运前;程杰成;;三元复合体系在二类油层中的色谱分离作用效果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彦民;李艳丽;楚泽涵;;油层定量识别与评价技术[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成俊;蒲春生;张荣军;陈军斌;;利用井间示踪剂流动状况确定油层非均质性[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杨秀娟;岳伯谦;刘仁君;曾流芳;;砂岩油层孔隙压力对套管损坏的影响规律[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5 刘传虎;王军;董臣强;;准噶尔盆地西缘P2区块沙湾组油层地震特征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葛华;;低孔低渗地层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新技术——多功能脉冲中子能谱测井[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许孝凯;范宜仁;陈雪莲;;低孔低渗储层斯通利波反演渗透率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孙立华;旺建立;张玉生;卢福生;刘佩勋;吴艳瑛;;小排量螺杆泵井热洗不压油层装置的研究[A];2004年石油装备年会暨庆祝江汉机械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丽华;潘保芝;单刚义;;利用指标法识别火山岩气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彭珏;康毅力;游利军;李前贵;;低渗透砂岩油层矿物/流体界面结构模型及表征[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付;南翼山油田低孔渗油藏产量及剩余油饱和度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万新德;油田开发中流体渗流机理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郭海湘;石油储层纵向预测软硬计算融合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4 孟江;水驱油藏剩余油微观分布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吴景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技术及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6 王岩楼;葡西地区特低渗透油藏流体识别技术综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成学;浅层稠油油藏低电阻成因机理研究与识别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尉小明;沈84-安12区块聚合物驱油剂、驱油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0年
9 吴诗勇;高压注采条件下岩石流变效应及最优注采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叶兴树;闵桥地区阜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低阻油藏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星;低孔低渗储层沉积相特征及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会丽;金湖凹陷低孔低渗储层分布与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咸秀明;天然气储层多极子声波测井响应特征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唐波;油层段套管损坏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5 赵小会;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构造裂缝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孙佩;志丹油田长6油层组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7 詹国卫;层状底水油层开采机理及产能综合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8 胡海波;用化学法进行油层保护的室内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陈业亭;井下浮子流量计的设计与实验[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10 赵伟波;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和裂缝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连洁;全国浅油层最大陆基平台井投产[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李延平 通讯员 徐景利 刘浩;我国浅油层最大陆基平台井完钻[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王志田通讯员 乔文辉;精细 从千米油层到每口单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记者 张云普 通讯员 孟祥波;精管每口井 优采每吨油[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尹东宁 贾新青;每米油层都是上产阵地[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其珏;新技术助大庆油田开采10多亿吨三类油层[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李祖诗 王霞;“干层”何以变油层[N];中国石化报;2003年
8 杜延立 丛宽;采油四厂首季原油超产万余吨[N];黑龙江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肖滋奇 李长兴;立足长垣 水驱上产[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0 记者 刘祥飞通讯员 孙彦峰;大庆储层细分压裂唤醒沉睡油层[N];中国石油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