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补偿容量优化分组问题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并联补偿容量最优分组问题,以功率因数和电容器投切次数等为约束,建立了以电能损耗费用、补偿设备投资和电压越限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分组优化数学模型;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最优分组数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波动系数指标来反映负荷变化的剧烈程度,通过理论分析与算例验证揭示了该指标与电容器投切次数及分组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当分组数确定时,负荷波动系数与电容器投切次数近似成正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波动系数指标建立简单合理的判据对电容器分组方案进行评价,以达到优化分组的目的。通过某实际等值电网的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和指标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
|
|
|
1 |
叶周,陆杏全;实时电压无功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4年07期 |
2 |
姚诸香,涂惠亚,徐国禹;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无功优化潮流[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11期 |
3 |
杨轶;浅谈农村电网的无功优化[J];东北电力技术;1997年08期 |
4 |
顾丹珍,徐瑞德;一种地区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的新方法——改进模拟退火算法[J];电网技术;1998年01期 |
5 |
董峰,鞠平;进化策略方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6 |
李艳;无功优化计算软件在北京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1期 |
7 |
李亚男,张粒子,杨以涵;考虑电压约束裕度的无功优化及其内点解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9期 |
8 |
任晓娟,邓佑满,周立国,张雪敏;高中压配电网的无功优化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7期 |
9 |
任震,钟红梅,张勇军,唐卓尧;电网无功优化的改进遗传算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08期 |
10 |
殷谦,章海静;用遗传算法进行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计算[J];西北电力技术;2002年04期 |
11 |
王岩,张曙光;配电网线损分析及优化软件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
12 |
方鸽飞,王惠祥,黄晓烁;改进遗传算法在无功优化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年04期 |
13 |
刘宏超,彭建春,李生伟,欧阳征武;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与优化综述[J];电测与仪表;2004年04期 |
14 |
韩泽文;农村10kV电网无功优化的考核及应用实例[J];农村电气化;2004年04期 |
15 |
马晓民,王锡凡;商洛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研究[J];西北电力技术;2004年03期 |
16 |
褚美茹,崔明勇;混沌遗传算法在配电网无功优化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4年10期 |
17 |
黄瑛;陈恳;;遗传算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8 |
胡国新;周焱;金祥慧;;基于DNA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1期 |
19 |
孙毅;李欣;;基于全局粒子群算法的无功优化[J];黑龙江电力;2011年01期 |
20 |
朱太秀;电力系统优化潮流与无功优化[J];电网技术;199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