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战;赵一洲;路洪彪;倪善君;柳丹;;粳稻穗重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J];垦殖与稻作;2005年06期 |
2 |
郭二男,王才林;粳稻叶片性状和产量性状综合选择指数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1985年08期 |
3 |
宫德英;李广贤;姜明松;高洁;袁守江;杨连群;;粳稻穗部形态性状对穗型的分类与判别分析[J];北方水稻;2008年04期 |
4 |
牟春生,于经川,刘兆晔,赵倩,丁晓义,邱化蛟;小麦叶片性状和粒数叶比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5 |
申文辉;刘建;唐庆兰;;桉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和光合参数差异比较分析[J];林业实用技术;2011年01期 |
6 |
郭二男,王才林;粳稻叶片性状和产量性状综合选择指数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1983年09期 |
7 |
肖勇;张荣萍;戴红燕;蔡光泽;张培锋;;不同栽培密度对有色稻抽穗期叶片性状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8 |
姚允聪;王有年;李金光;张瑞;齐小明;;苹果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模糊聚类分析——I品种叶片性状聚类[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
9 |
邱尔发,陈存及,张炜银,范辉华,谢建成;毛竹种源叶片性状年动态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0 |
谢浦生;粳稻品种间杂种一代优势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1982年01期 |
11 |
王德;;籼粳杂交[J];宁夏农林科技;1986年02期 |
12 |
余传元,甘淑贞;晚粳高产品种产量性状的构成及育种策略[J];江西农业科技;1992年06期 |
13 |
高春先;贝亚维;顾秀慧;;抗性品种与天敌对褐稻虱种群的协同调节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1992年04期 |
14 |
肖卿,周家武,廖新华,王建军,张建华,杨晓洪,徐转;从合系品种(系)的特性看云南粳稻的发展趋势[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4期 |
15 |
濮社班,许翔鸿,张宇和,周雪林;黄连生长状况及生物碱含量的个体差异[J];中草药;1999年05期 |
16 |
赵玉涛,孙明高,李守勇,张元帅;银杏半同胞家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7 |
王令霞,吴志祥,王家保,李绍鹏,姜成东;海南主要芒果品种的模糊聚类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3年04期 |
18 |
徐德聪;吕芳德;栗彬;蒋瑶;;不同立地美国山核桃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叶性状比较[J];经济林研究;2005年04期 |
19 |
周根友;沈锦根;刘建;张小忠;夏华;;我国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20 |
徐德聪;吕芳德;唐荣青;;美国山核桃叶片性状及其与苗木生长量的关系[J];经济林研究;2006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