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紫甘薯多酚氧化酶酶促反应最适条件的研究

李新华  高路  
【摘要】:酶学特性研究表明紫甘薯PPO对pH的变化十分敏感,最适pH为4.1,pH6.0处还有一肩峰。pH值小于3.0或大于7.5时,酶活力迅速降低。紫甘薯PPO最适反应温度为16℃,30℃处有一肩峰。出现双峰现象可能是由于PPO同工酶所致。最适的酶液浓度和底物浓度分别为14.5%和0.5%。酶活随酶浓度、底物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并逐渐变缓直到达到最高反应酶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龙;王贵庆;;国产大麦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啤酒科技;2008年12期
2 宋莲军;唐贵芳;杨月;;苹果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J];农业机械;2011年02期
3 胡建锋;邱树毅;胡秀沂;马新;田雨;毛瑞起;;菊芋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7年09期
4 朱路英;吴伟伟;孙杰;都婷婷;;库尔勒梨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J];食品科学;2010年21期
5 高路;;紫甘薯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8年05期
6 杨光宇;牟德华;赵广西;葛娜;万青;;赵州雪花梨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0年05期
7 高路;李新华;;紫甘薯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褐变强度变化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06期
8 李超;郑义;王乃馨;庄平;;牛蒡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及酶促褐变的抑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6期
9 刘雅嘉;李炜;衣杰荣;;香菇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1期
10 李建芳;蒲彪;周枫;;鱼腥草中POD和PPO特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4期
11 顾林;鲁茂林;姜军;周学兰;;山药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褐变控制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6年06期
12 高路;;紫甘薯多酚氧化酶最适底物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0年10期
13 王卫东;孙月娥;李超;王春燕;周继波;;复合抑制剂对菊芋酶促褐变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年24期
14 张福平;张喜春;;佛手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0年01期
15 郭香凤;;银条多酚氧化酶特性及控制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0年21期
16 许正虹;刘璇;高彦祥;;紫甘薯多酚氧化酶性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08期
17 董欣福;王晓丹;李晓军;赵睿;赵长新;;荞麦制麦过程中的主要酶学特性[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8 李超;吴庆茂;;杏鲍菇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J];农业机械;2011年14期
19 杨华;娄永江;;国产碱性脂肪酶的测定方法及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3期
20 万小飞;伦璇;程璐;钟毅敏;陆东雯;吴冰;蔡俊鹏;;副溶血弧菌C20褐藻胶裂解酶的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慧明;郑毅;施巧琴;吴松刚;;曲霉FSUN-51的β-葡聚糖酶的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杨杰;王军;范方军;曹卿;张玉琼;仲维功;;水稻多酚氧化酶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佘晨兴;许旭萍;李惠珍;;水环境中氧化铁鞘细菌的分离及其酶学特性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刘敏;邱德有;晁慧娟;董清华;;利用反向PCR方法克隆草莓多酚氧化酶基因及基因两侧非编码序列[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5 董剑寒;王成荣;王然;侯召华;;黄金梨果肉多酚氧化酶的纯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昌鹏;藤田修二;MD.Ashrafuzzaman;中村直子;林信行;;香蕉果肉中多酚氧化酶的提纯及其性质分析(摘要)[A];2003年广西植物生理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刘敏;晁慧娟;邱德有;董清华;;草莓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反义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烟草的研究[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8 藤田修二;杨昌鹏;松藤加代子;MD.Ashrafuzzaman;林信行;下川敬之;;香蕉多酚氧化酶在乙烯催熟期间的活性变化(摘要)(英文)[A];2003年广西植物生理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铭;焦鹏;曹竹安;;腈水合酶酶学特性的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梁琼;谭可欣;侯明生;;对不同玉米品种(系)抗感玉米粗缩病与超氧化物歧酶和多酚氧化酶关系的研究[A];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路;紫甘薯多酚氧化酶和β-淀粉酶酶学特性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刘伟;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对酶的活性与构象变化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9年
3 刘艳丽;真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克隆及其非保守序列对酶学特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4 陈桂信;(木奈)多酚氧化酶基因及5'端调控序列的克隆[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5 蒋细良;中生菌素对水稻主要防御酶的系统诱导[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吴进菊;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孙健;荔枝果皮组织中主要多酚氧化酶底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南植物园);2008年
8 白洪志;降解纤维素菌种筛选及纤维素降解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王刚;耐有机溶剂脂肪酶高活性菌株选育、酶合成及酶学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常金华;高粱品种“河农16”抗蚜的理化特性及抗性基因定位[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小麦制品色泽与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
2 梁建荣;甘薯叶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与功能基团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荣保华;藕带多酚氧化酶性质及藕带保鲜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琥;红外辐照下马铃薯片灭酶工艺优化及多酚氧化酶失活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黄兰;紫甘薯抗寒特性及组织培养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田玉庭;源于澳洲青苹果的多酚氧化酶(PPO)特性及阻氧抑制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亮;魔芋多酚氧化酶的提取纯化、特性及对多糖流变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贾琳璐;紫色甘薯非淀粉多糖的提取、纯化及性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9 付聿成;二氧化氯对果蔬酶促褐变抑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杨朝霞;紫甘薯花色苷色素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组分分析[D];青岛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会文;每亩紫甘薯净赚1500元[N];天津日报;2009年
2 记者 黎晓艳 梁坚义;小小紫甘薯把农民引上致富路[N];黄石日报;2009年
3 ;种植紫甘薯前景好[N];赤峰日报;2005年
4 张世全;种植紫甘薯 市场前景好[N];云南科技报;2005年
5 李建设;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N];商洛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余锦进;成片发展紫甘薯2600多亩[N];黄石日报;2009年
7 记者 蒋勇宁海县新闻办 陈勇;春早人勤忙育苗[N];浙江日报;2008年
8 张世全 张强;紫甘薯市场前景看好[N];福建科技报;2004年
9 江全英严金祥;杨惠锋培育的富硒紫甘薯苗热销省内外[N];农民日报;2007年
10 陈崇;紫甘薯红色素的特性[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