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开发
【摘要】:目前的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基本上以添加药剂的化学处理工艺为主,设备组成庞大,作业成本高,无法适应陕北地区坡陡路窄的运输要求,同时处理后的水质与行业标准有较大差距。为此,开发了模块化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该设备由沉降处理模块和集成处理模块组成,采用橇装结构设计,各功能模块为集成式框架结构,运输过程中框架与运输车通过固定绳索连接。设备处理后的水质pH值、硬度、浊度、总铁及色度等指标均满足油气井回注要求。
|
|
|
|
1 |
叶登胜,尹丛彬;四川地区压裂酸化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4年12期 |
2 |
李阳,于永波,尹喜永;大庆低渗透油田增效压裂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5年02期 |
3 |
衣同春;利用幂律液体压裂时水平裂缝几何尺寸的求解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4 |
冯维虎,刘德平;川东石炭系气藏压裂酸化工艺技术探讨[J];天然气工业;1995年01期 |
5 |
张文明;非均质厚层段压裂/填砂工艺的改进[J];国外油田工程;2002年11期 |
6 |
张舒;一种高性能压裂液[J];断块油气田;2003年04期 |
7 |
霍爱清,崔琪琳;压裂酸化仪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9期 |
8 |
向绪金,胡广振,陈书庆,李庆刚;压裂对套管损坏的影响因素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9 |
蔡长宇;辽河油区稠油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特种油气藏;2005年02期 |
10 |
郭建春,杨立君,赵金洲,任勇;压裂过程中孔眼摩阻计算的改进模型及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5年05期 |
11 |
孟维宏;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措施方案的编制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S1期 |
12 |
王家齐,王秀臣,兰忠孝;油层改造措施在“稳油控水”中的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年03期 |
13 |
朱振锐,王凤山,张学鸿;水平井压裂管柱受力变形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年03期 |
14 |
任占春,周志齐,王宗六,宋长久;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压裂改造工艺初探[J];断块油气田;1997年06期 |
15 |
谢建华,赵恩远,赵骊川;小井眼多层压裂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1期 |
16 |
杨正明,张松,张训华,黄延章;气井压后稳态产能公式和压裂数值模拟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3年04期 |
17 |
吴晋军,苏爱明,王继伟,韩延坤;多级强脉冲加载压裂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05年01期 |
18 |
段铮;基于BP网络的压裂酸化选井方法初探[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3期 |
19 |
潘晓梅;沈文刚;;二氧化碳压裂增产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尝试[J];特种油气藏;2005年06期 |
20 |
陆陈奎;对水力压裂法开采岩盐矿的几点认识[J];化学与生物工程;199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