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高蜡原油降凝效果评价
【摘要】:对大庆高蜡原油降凝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原油在添加加强型降凝剂质量分数为80μg/g,热处理温度70℃,热处理时间1 h,冷却速率0.5℃/min,剪切速率60 r/min的工艺条件下降凝效果最好,凝点降低至21.8℃,同时相应地降低了大庆原油的运动粘度,为安全、平稳、高效地管道输送提供保障。
|
|
|
|
1 |
李未蓝;;降凝剂BEM降低原油凝点的机理探讨[J];新疆石油科技;2001年03期 |
2 |
包成林,李锦昕,洪建勇,路小峰,杜明光;大庆原油加剂工艺参数研究[J];油气储运;2000年05期 |
3 |
郑彤,孙寿家,陈志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大庆原油降凝作用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4 |
周浩;赵德智;戴咏川;石薇薇;;大庆高蜡原油降凝效果评价[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
5 |
廖克俭;MAOC降凝剂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8年01期 |
6 |
郭淑凤;王莉;;降凝剂对大庆原油降凝效果评价[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年05期 |
7 |
汤建华,徐立群,潘浪胜,陈灏;原油降凝剂的研制与初步应用试验[J];精细石油化工;2001年05期 |
8 |
关中原;伍丽娟;郭淑凤;;大庆原油降凝剂复配试验研究[J];油气储运;2008年09期 |
9 |
刘立力;移动式降凝剂稀释加注系统[J];油气储运;1998年01期 |
10 |
谈兵,吕涯,严正泽;柴油降凝剂的应用背景及发展[J];上海化工;1999年07期 |
11 |
杨书显,吕秀芝;利用调合技术 开发生产-20~#柴油[J];河南化工;2003年10期 |
12 |
邓广勇;包冬梅;刘红辉;李纯录;;对润滑油降凝剂的认识[J];润滑油;2010年06期 |
13 |
蒋连生;管道科学研究院输油工艺研究成果综述[J];油气储运;1996年12期 |
14 |
李娟;GY-3降凝剂在靖—马输油管道上的应用[J];油气储运;1998年11期 |
15 |
李学东,黄国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降凝剂的应用试验研究[J];润滑油;1999年03期 |
16 |
侯朝霞,马敬环,蒋薇;高凝原油降凝剂的研制和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7 |
王敏,赵静,张廷山,于元章;原油降凝剂及其在我国原油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1年11期 |
18 |
张卫,王尔新,黄志新;柴油机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效果[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
19 |
张帆;马—惠线、红—惠线应用降凝剂进行原油混输的研究[J];油气储运;1988年05期 |
20 |
陈茂祥;;采用添加降凝剂技术提高低输量管线的经济效益[J];石油规划设计;199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