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永刚,赵晓争,廖克俭,闫锋,魏毅;考察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的两种方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4年01期 |
2 |
王永刚,赵晓争,廖克俭,闫锋,魏毅;再生沥青的热老化研究(Ⅰ)——再生沥青热老化过程中使用性能变化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年02期 |
3 |
赵晓争,郭进存,廖克俭,丛玉凤,戴跃玲;再生沥青化学组成与其常规理化性能的灰熵分析[J];化工科技;2005年01期 |
4 |
王永刚,赵晓争,廖克俭,闫锋,魏毅;再生沥青的热老化研究(Ⅱ)——再生沥青热老化过程中族组成变化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年04期 |
5 |
赵晓争,高明,廖克俭,闫锋,魏毅;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年06期 |
6 |
王永刚,廖克俭,闫锋,魏毅;应用灰关联熵分析法考察再生沥青的感温性能[J];化工科技;2003年04期 |
7 |
王永刚,赵晓铮,郭进存,廖克俭;再生沥青的老化动力学研究[J];化工时刊;2003年11期 |
8 |
王永刚,廖克俭,赵崇峰,戴跃玲;再生沥青感温性的初步考察[J];石油沥青;2004年01期 |
9 |
杨鹏,闫锋,魏毅,文政,廖克俭;辽曙沥青老化行为的研究[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0 |
闫锋,魏毅,戴跃玲,杨鹏,刘道胜,廖克俭;沥青抗老化性能的研究[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1 |
李进;王金凤;徐萌;张小英;张玉贞;;再生剂对再生沥青感温性的影响[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
12 |
王永刚,廖克俭,闫锋,杨彦海;废旧沥青再生后其胶体状态的评价[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年02期 |
13 |
高明,肖斌,廖克俭,戴跃玲;彩色沥青老化性能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07期 |
14 |
王安华;晁可绳;;焦化炉管结焦机理及延缓结焦方法[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09年05期 |
15 |
高明,肖斌,廖克俭,魏毅,闫锋;彩色沥青老化后组成与使用性能的关联度分析[J];化工科技;2004年06期 |
16 |
董艳;徐建华;;工厂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7 |
王永刚,廖克俭,闫锋,魏毅;废旧沥青再生剂的开发[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年08期 |
18 |
王永刚,廖克俭,阎锋,魏毅;从关联分析法看如何改善沥青抗老化性能[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3年05期 |
19 |
刘道胜;廖克俭;;废旧改性沥青的再生利用[J];当代化工;2010年02期 |
20 |
李永林,翁惠新;对I-D级SBS改性沥青性质影响因素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年05期 |
|